字典二二>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表虚

表虚

表证类型之一。是卫外的阳气不足腠理不密而出现的证候。临床上除有表证症状外,以自汗或汗出恶风,脉浮缓为特征。

猜你喜欢

  • 胎渴

    病名。见金梦石《产家要诀》。指妇女在炎夏怀孕,口渴欲饮之证。宜四物汤加黄芩、木通、陈皮。

  • 酒癥

    即酒癖。详该条。

  • 儿嗜灯花

    见《本草纲目》。即拗哭,详该条。

  • 清咽消毒饮

    《疫喉浅论》卷下方。鲜金银花、连翘、***、栀子、黄连、牛蒡子、玄参心、人中黄、马勃、薄荷、绿豆衣、板蓝根。水煎频服。治疫喉腐烂,灼热汗少,神烦痧隐,口渴,面赤项肿,脉弦数,舌苔干黄。如便秘,加大黄。

  • 胞垂

    病证名。见《银海精微》。即上胞下垂。详该条。

  • 靳邵

    【介绍】:晋代医生。一作靳邵。精于经方本草,但迎合服食之风制五石散,为封建统治阶级士大夫所推重。

  • 太阴经脚气

    脚气病之一。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三。指风寒署湿流注足太阴脾经而成的脚气。症见腹满,夹咽连舌系急,胸膈痞满,循胻骨下股膝内前廉内踝,过踝骨后连足大趾端内侧皆痛。若自汗者为风胜,无汗痛甚者为寒胜,热烦

  • 食物利害

    出《饮膳正要》。偏指食物之害,包括食物不洁、有毒、腐败变质等,都在禁食之列。

  • 产后恶露腹痛

    见《妇人良方大全》卷二十。即儿枕痛。详见该条。

  • 眼胞菌毒

    病名。见《外科正宗》。系脾经蕴热所致。症见睑缘生出小泡,渐长如菌状,头大蒂小,不痛不痒,甚者眼翻流泪,视物受障,经久不愈。治宜清脾泻热为主。用清凉圆煎水外洗,内服凉膈清脾饮加减。尚可酌情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