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上海常用中草药》。为牛筋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清·包永泰《喉科指掌》。若由心火暴盛所致,舌起龟纹,舌质红赤,满口糜烂,腮舌俱肿,口干,脉实有力,为实证,治宜清心凉膈。若由五志过极,虚火妄动所致。舌起龟纹,舌淡,时起白斑细点,舌破,舌若无
见《广东中草药》。即小飞扬草,详该条。
见《滇南本草》。为土茯苓之别名,详该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少冲,见该条。
【介绍】:见王好古条。
病名。《张氏医通》卷八:“肿于喉两傍者,为双鹅。”即双乳鹅。详该条。
见孙氏医学丛书条。
书名。22卷。清·魏荔彤释义。成书于1720年。魏氏注解《金匮要略》,在汲取前人精义的同时,颇多个人发挥。并对所论病证的病机和治法,分析较详。但在释义中,间或杂有附会、不经之论。
证名。出《素问·气厥论》。指鼻涕浓稠秽浊,多因肺热或胆热所致,常见于鼻渊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