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养葵
【介绍】:
见赵献可条。
【介绍】:
见赵献可条。
①《小儿药证直诀》卷下方。厚朴(姜汁涂,焙)、炙甘草、诃子肉(半生、半煨)、青黛(兼惊及带热泻者用此,否则不用)各半两,陈皮一分,煨使君子仁一两。为细末,炼蜜为丸,芡实大,每服一丸,米汤化服;一岁以下
出《脉经》。即胎漏。详该条。
即膜原。《灵枢·胀论》:“此言陷于肉肓,而中气穴者也。”详膜原条。
见《云南中草药》。为芸香草之别名,详该条。
出《神农本草经》。为碧桃干之别名,详该条。
外科著作。原书1卷,22篇。宋代作品,原撰人佚名,东轩居士增注,约撰于12世纪初。现存本为清代编写《四库全书》时的辑佚本,析为2卷,但已不全。卷上为痈疽论治,“五发”(癌、瘭、疽、痼、痈)图说,试疮溃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鸡骨香之别名,详该条。
见《闽产录异》。为柚之别名,详该条。
亦称脉应四时。脉象随着四时气候寒温变化而相应变化的生理现象。人体在春温、夏热、秋凉、冬寒四时气候变化的影响下,脉象相应有微弦、微洪、微毛(浮)、微石(沉)的差异,这是属于生理范围,脉诊时要注意结合四时
上古时代巫医,相传为帝尧之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