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赵开美

赵开美

【生卒】:1563~1624

【介绍】:

明官吏。又名琦美,字仲朗,号元度,清常道人。常熟(今属江苏)虞山人。历官刑部贵州司郎中,授奉政大夫。与其父皆喜好藏书,家有藏书室“脉望馆”。每有善本,则其父作序而子刻之,以资实用。赵氏还以校刻仲景书而著称,如曾刊行成无己注《伤寒论》、宋本《伤寒论》及《伤寒类证》、《金匮要略》等,合为《仲景全书》。此外校刻有《丹溪手镜》2卷,辑有《集注伤寒论》10卷。

猜你喜欢

  • 鳖瘕

    病证名。八瘕之一。《诸病源候论·癥瘕病诸候》:“鳖瘕者,谓腹中瘕结如鳖状是也。”《杂病源流犀烛·积聚癥瘕痃癖痞源流》:“鳖瘕,形大如杯,若存若亡,持之应手,其苦小腹内切痛,恶气左右走,上下腹中痛,腰背

  • 金疮肿科

    古代医学分科之一。多属战伤救治的专门学科。周代称金疡,为疡医科治疗内容之一。宋代设金镞兼书禁科。元代始设金疮肿科,明代设金镞科。由于其治疗对象多为箭、剑、刀等武器的创伤,故名。参见十三科条。

  • 漏胞

    病证名。即胎漏。《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一:“漏胞者,谓妊娠数月而经水时下,此由冲脉任脉虚,不能约制太阳、少阴之经血故也。”详胎漏条。

  • 蟠肠气

    疝之别称。出《奇效良方》卷四十七。详疝条。

  • 白脓痢

    病证名。见《证治准绳·幼科》。又名白脓疳靛。指小儿肠寒,下利似白脓的痢疾。多见于素体阳虚的小儿。因阳虚者易为寒湿所袭,寒湿内阻,蕴蓄于肠,气机失利,故见此证。治宜温中利气。用胃苓汤。

  • 吴师朗

    【介绍】:见吴澄条。

  • 膏摩

    外治法之一。出《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用药膏涂擦体表的一定部位而达到治疗目的,具有按摩和药物的综合作用。例如治疗关节痛或皮肤癣病,用祛风药或抑制霉菌药加酒调成稠厚的膏,用布蘸膏摩擦局部。在武

  • 清营透疹

    清营分热结合透疹的治法。如症见高热烦躁、夜寐不安、口不甚渴、皮肤疹点隐隐、舌绛而干,苔少,脉细数。此热邪传入营分之候。可用细生地、麦冬、丹皮、大青叶等清营分热邪,用金银花、连翘、竹叶、牛蒡子等以透疹。

  • 石决明汤

    《杂病源流犀烛·身形门》卷二十六方。生石决明、僵蚕、防风、穿山甲、连翘、羌活各一钱,乳香、甘草、金银藤、黄连、当归尾、大黄、天花粉各八分。酒、水煎,空腹服。治颈项坚肿木硬,口躁舌干,恶心烦渴,便秘。

  • ①病名。指风寒湿邪侵袭经络、痹阻气血,引起以关节、肌肉痠痛、拘急为主症的一类疾病。《素问·痹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②泛指病邪闭阻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