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身体不仁

身体不仁

证名。指身体肌肤顽痹,不知痛痒冷热的症象。《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症并治》:“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医林绳墨》卷六:“有所谓不仁者,谓肌肤麻痹,或周身不知痛痒,如绳扎搏初解之状,皆因正气空虚,而邪气乘之,血气不能和平,邪正有相互克,致使肌肉不和,而为麻痹不仁者也,或有痰涎不利,或有风湿相搏营卫行涩,经络疏散,皮肤少荣,以致遍体不仁,而有似麻痹者也。轻则不见痛痒,甚则不知人事。治宜驱风理气,而兼养血清湿可也。用二陈汤加归、术、天麻防风防己、芩、连之属,如不效者,去芩、连加薄桂。”

猜你喜欢

  • 三十四号小畜方

    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感门》卷二十一。即必胜汤,见该条。

  • 红砖草

    见《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技术资料选编·妇产科》。为一点血之别名,详该条。

  • 掌中寒

    证名。指手掌中自觉发冷的症象。《灵枢·论疾诊尺》:“掌中寒者,腹中寒。鱼上白肉,有青血脉者,胃中有寒。”多由阴寒内盛所致。

  • 折伤

    病证名。见《折伤薄》。即骨折。详该条。

  • 偃月侵睛

    病证名。出《证治准绳·杂病》。又名偃月障。多由风湿热邪郁滞于上所致。《张氏医通》卷八:“风轮上半,气轮交际,隐隐白白,薄薄盖下,其色粉青,从膜中而来,为害最迟,每每忽之。”本症与偃月翳内障病在瞳神以内

  • 朱佐

    【介绍】:南宋医生。字君辅。生平不详。1265~1274年(咸淳年间)收集常用验方,编成《类编朱氏集验医方》15卷。

  • 温症癍疹辨证

    书名。1卷。清·许汝楫撰。刊于1888年。本书专论温病癍疹的辨证与治疗,指出:“癍毒发于阳、承于阴;疹毒发于阴、承于阳。”许氏阐析在温病过程中癍、疹的病理和治法各不相同,并介绍了一些自拟的经验效方。末

  • 阳生阴长

    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双方互相依存,只有阳气生化正常,阴气才能不断滋长,以此说明自然界万物的生发。

  • 面胕庞然壅

    指面部足部浮肿。为水肿病常见证候之一。《素问·评热病论》:“有病肾风者,面胕庞然壅。”王冰注:“庞然,肿起貌;壅,谓目下壅如卧蚕形也。”马莳注:“胕,足面也。”参见水肿、附肿条。

  • 中医外科学

    书名。上海中医学院主编,本书是1964年中医学院试用教材的重印本改名者。书中用中医的理论比较系统地归纳了中医外科学(包括皮肤病、痔漏、瘿瘤等病在内)的基本内容。1972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