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蜀本草》。为辛夷之别名,详该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大全》。即腰阳关。见该条。
病名。《证治准绳·疡医》卷三:“喉之两旁生疽如何?曰:此名夹疽,属手少阴心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火热毒上攻而然。”症见咽喉两旁肿起,饮食难咽,疼痛甚剧,或口臭便秘,身发寒热等。治宜解毒泻火,消肿利咽
即紫金锭,见该条。
指纹色青,主惊、主痛、主抽搐(见《四诊抉微》)。
古病名。指气满游于体内,不得宣散的病证。《诸病源候论·游气候》:“夫五脏不调,则三焦气满,满则气游于内,不能宣散,故其病但烦满虚胀。”参见气病条。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黄毛耳草之别名,详该条。
寸口脉三部之一。详寸关尺条。
【介绍】:见唐宗海条。
病名。《外科正宗》卷二:“又有一种蛔虫瘤,生于胁下。”据文献记载:日久瘤体破溃,有“蛔虫”自出。宜大补元气,服人参养荣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