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广西中兽医药用植物》。为铺地蜈蚣之别名,详该条。
①额部上方的头发边缘部。②经外奇穴名。出《刺疔捷法》位于太阳穴直上3寸,当发际处。主治颜面疔疮。沿皮刺0.3~0.5寸。艾炷灸1~3壮;或艾条灸5~10分钟。③即发际穴,见该条。
即案机。抏,音义同玩。出《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清·张文虎《校刊史记集解索隐正义札记》:“案抏:《索隐》、宋本、中统、游、凌、毛并作‘杌’;王、柯伪‘杭’;凌引一本作‘亢’。《考异》云:《索隐》音玩,
见诊宗三昧条。
指心、肝、肺、肾四脏。与五脏中的脾为中土相对而言,位居四方,配合四时,故称。《素问·玉机真脏论》:“脾为孤脏,中央土以灌四傍。”
遗失应作遗矢(音、义同屎)。指粪便不受控制而排出。《素问·咳论》:“大肠咳状,咳而遗失。”参见大肠咳条。
《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五引倪涵初方。又名补理第三方。黄连(酒炒)、黄芩(酒炒)各六分,白芍药(酒炒)四分,陈皮六分,白术(土炒)、当归、党参、炙甘草各五分。水煎,空腹服,药渣再煎再服。治下痢日久
病名。见《济生方》卷二。《内经》作隔、鬲、膈中、隔塞、鬲咽。《备急千金要方》称噎塞。又名膈噎、噎、膈、膈气。①指食入阻隔,未曾入胃即吐出者。《医贯》卷五:“噎膈者,饥欲得食,但噎塞迎逆于咽喉胸膈之间,
丛书。包括四种医著,即清·庄一夔《遂生编》1卷,《福幼编》1卷;清·周鹤群《良方集要》1卷;清·李嘉祥《经验良方》1卷。
病证名。即经行音哑。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