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问二便

问二便

十问之一。大、小二便的变化,不但反映有关脏腑的病变,还可以识别疾病的寒热虚实。问大便要了解排便的次数、形状、颜色、气味及排便前后的感觉等。大便秘结难解,稠粘臭秽或夹有脓血,伴有实热脉证的,多属实热证。排便次数多,暴迫下注,热结旁流里急后重,伴有腹痛肛门灼热,便后稍舒的,多属大肠实热或湿热证。大便稀溏,完谷不化,色淡白,带腥气,或滑泄不禁,腹无痛苦,便后不适,或秘结而腹无胀痛,脉弱舌淡的,多属脾肾虚寒证。大便色黑如柏油样的,多属胃肠内出血、瘀血;紫色如酱的,多属湿热。久病或老年人经常便秘的,多因血燥津枯。大便先干后溏的,多因中气不足。问小便应了解其颜色、尿量、次数和排尿时有无异常感觉。黄赤短少的属热或湿热,清白而长的属寒,尿清次数增多,或排尿失禁,或老年体弱夜尿多的,多属肾气虚。尿频、尿急、尿痛、尿血,可因湿热或淋证所致。

猜你喜欢

  • 伏白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复溜,见该条。

  • 腰痛

    证名。出《灵枢·经脉》。指腰部疼痛。腰为肾之外候,诸脉多贯于肾而络于腰背。故凡年高、病久,劳倦过度,情志所伤,房室不节而使脏气虚衰;或因感邪、外伤而使腰部经脉不利,气血不畅等,皆可导致腰痛。《济生方·

  • 泻胃汤

    《医学入门》卷六方。大黄二钱半,葛根一钱,桔梗、枳壳、前胡、杏仁各五分。加生姜,水煎服。治胃气实热,唇口干裂,便秘烦渴,睡流口涎。

  • 朱沛文

    【生卒】:十九世纪中叶【介绍】:清末医家。字少廉,又字绍溪。广东南海人。出身世医,自幼从父学医,奋力研读自《内经》、《难经》以下多种医书及有关文献,包括当时传入之西医书,并曾到西医院观看人体解剖。积多

  • 叶氏录验方

    书名。3卷。宋·叶大廉辑。原刊于1186年。本书为作者在各地行医时亲自试用和收集的一部验方集。上卷为治诸风、伤寒、气病等验方;中卷为补益、痼冷、积热、痰饮咳嗽、泄痢、妇人等验方;下卷为小儿、杂病、眼目

  • 史宝

    【介绍】:明代医家。字国信。萧山(今浙江萧山)人。平时注意搜集禁方,著有《伤寒要约》、《伤寒要格》,均佚。

  • 暗痫

    病证名。见《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又名暗风。遇阴暗地即发生的痫证。小儿气血怯嫩,而肝热较旺,易挟痰涎上犯心神,阴暗之地,小儿常至惊恐,故容易发作。其症特点,每至阴暗地即僵卧,气乱不省人事,手足动弹战掉,

  • 杂疫证治

    书名。2卷。清代作品。不著撰人(或题清·刘一明辑),撰年不详。现存最早为1820年刊本。所谓“杂疫”,亦即广义的瘟疫。此书主要根据《松峰说疫》、《敬信录》等书记载,论述杂疫72证证治。治法包括方药、外

  • 邹鲁济

    【介绍】:见邹福条。

  • 陈宅之

    【介绍】:元代庆元路(今浙江宁波)人。与其父陈瑞孙同著《难经辨疑》,已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