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霍乱痧

霍乱痧

痧证之一。《杂病源流犀烛·痧胀源流》:“霍乱痧,痛而不吐泻者,名干霍乱,毒入血分也,宜放痧。新食宜吐,久食宜消,食积下结宜攻。痛而吐泻者,毒入气分也,宜刮痧;有痧筋则放,宜调其阴阳之气。须知肠胃食积,宜驱不宜止,止则益痛。若吐泻而后痛者,此因泻粪秽气所触,宜用藿香正气散。须防食积血滞,或消或攻,或活血,山药茯苓不可乱施;燥湿之品,温暖之药,俱在所禁。干霍乱盘肠大痛,先放痧,后即服药。”宜宝花散润下丸。参见霍乱条。

猜你喜欢

  • 申枣

    见《药材资料汇编》。为猴枣之别名,详该条。

  • 癖疾

    病证名。见《古今医鉴》。小儿脾胃柔脆,脏腑娇嫩,调护不当,乳食失调,势必伤及脾胃,使脾胃不能消化水谷,水谷不化,则容易停滞而生湿生痰,使邪积胸中,气血流行不畅,脏腑机能衰退,以致气滞血涩,体内排出的浊

  • 脏象

    指人体内脏机能活动表现的征象。其主要内容包括五脏六腑、奇恒之腑以及五官九窍、皮肉筋骨等组织器官和气、血、精、津液等功能及其相互关系。《素问·六节藏象论》:“脏象何如?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

  • 阴缩入腹

    病证名。见《验方新编》卷五。初生儿六七日后,阴囊收缩入腹,啼哭不止者,多系感受寒邪所致。治宜温经散寒。用硫磺、吴茱萸各五钱,为细末,研大蒜调涂脐下,再以蛇床子,微炒布包熨脐部。

  • 中风论

    书名。①清·熊芴撰于1821年。1卷。本书将中风病的病理、诊法及治疗等有关问题分为18论进行讨论,并附医案数则。现有《三三医书》本。②吴锡璜撰。1册。阐述了吴氏对中风病病因和症候的认识,并介绍了各种病

  • 伤风腰痛

    病证名。见《类证治裁·腰痛》。又称风腰痛。详该条。

  • 退思集类方歌诀

    见王旭高医书六种条。

  • 饮气嗽

    病证名。指咳嗽由水气凌肺引起者。《外台秘要》卷九:“饮气嗽者,由所饮之物,停澄在胸,水气上冲,冲入于肺,肺得此气,便成嗽。久而不除,渐成水气。”又:“饮气嗽经久不已,渐成水病。其状亦不限四时,昼夜嗽不

  • 汗苏麻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下田菊之别名,详该条。

  • 眼皮麻木

    病名。见清·王子固《眼科百问》。多系血气虚衰,风邪入侵,痰湿蕴结所致。症见眼睑知觉迟钝,甚至麻木不仁。宜养血祛风除痰,用正容汤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