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指头部昏晕常在五更时发作。《慎斋遗书》卷九:“五更头晕,阳气不足也。盖阳主动,动则阳气上升,故不晕。五更静极,阳气虚则潜于下,不足于上,所以晕也。”参头晕、阳虚眩晕、晨晕条。
出《灵枢·经水》。即手少阴心经,见该条。
病名。见《续名医类案》卷十八。即子瘄。详该条。
推拿穴位名。出《幼科推拿秘书》。位于腕部大横纹的桡侧边。
见《证治准绳·类方》第四册。即茯苓丸第四方。见茯苓丸条。
见《中国药用植物志》。为光慈菇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顾伯华《中医外科临床手册》。由钩虫蚴侵入肌肤所致。本病以足踝、趾间、脚底多见,初起脚部有瘙痒感,继之出现散在的红色丘疹及风团,有时可见水泡及脓疱,踝部常有水肿,搔破后可伴发臁疮。治疗外用三黄洗
出《傅青主女科》。即交接出血。详该条。
气的运行变化。①泛指人体各脏腑器官的气化活动,其中较多用以表示三焦输布水液及肾与膀胱的泌尿功能。《素问·灵兰秘典论》:“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②自然六气的变化。《素问·气交变大论
骨名。即缺盆骨。李潆《身经通考》:“缺盆骨为骮。”参见缺盆骨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