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驱虫

驱虫

又称杀虫。使用具有驱杀寄生虫作用的药物,治疗人体寄生虫病的方法。如驱蛔虫选用使君子槟榔、苦楝根皮、鹧鸪菜(红叶藻科)、石榴皮雷丸榧子等。驱蛲虫选用榧子、雷丸、芜荑、使君子、大蒜、苦楝根皮、百部、槟榔等。驱绦虫选用槟榔、南瓜子、仙鹤草根、雷丸、榧子、鸦胆子蛇蜕等。驱钩虫选用雷丸、榧子、苦楝根皮、槟榔、土荆芥等。驱姜片虫选用槟榔、榧子等。

猜你喜欢

  • 醴泉

    养生术语。指唾液。《医心方》卷二十七:“唾者凑为醴泉。”

  • 悸心痛

    病证名。见《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三。指心痛兼悸者。多因病久气血虚损,心脾失养所致。《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岐骨陷处痛,名心痛。……悸而痛,名悸心痛。”《医学从众录·心痛》:“虚痛即悸痛,脉浮而小细

  • 王叔权

    【介绍】:见王执中条。

  • 大山桂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山肉桂之别名,详该条。

  • 足三阴经

    即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和足厥阴肝经。其循行方向均由足部经下肢及腹部而抵达胸部。《灵枢·逆顺肥瘦》:“足之三阴,从足走腹。”

  • 内经类编试效方

    见内经类编条。

  • 雄精

    见《中国药学大辞典》。为雄黄之别名,详该条。

  • 肌痹

    病名。出《素问·痹论》。①指寒湿侵袭肌肤所致的痹症。又名着痹、湿痹。《素问·长刺节论》:“病在肌肤,肌肤尽痛,名曰肌痹,伤于寒湿。”《圣济总录》卷十九:“肌痹,其状皮肤弗营,肌肉瘾(同顽)厚而不仁是也

  • 清毒

    寒湿的气候环境中产生的致病物质。《素问·五常政大论》:“厥阴在泉,清毒不生。”

  • 湿胜阳微

    指湿邪过盛伤害阳气。湿为重浊粘滞的阴邪,能阻滞阳气活动,尤易损伤脾阳,产生面白、胸闷、腹胀、痞满、泄泻,甚则形成水肿等症。因而治湿须要维护阳气,注意通利小便,不得过用寒凉。《温热论》:“湿邪害人最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