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中医中药>中药材>丢了棒

丢了棒

《全国中草药汇编》:丢了棒

药材名称丢了棒

拼音Diū Le Bànɡ

别名刁了棒、咸鱼头、追风棍、大叶大青

来源大戟科白桐树属植物白桐树Claoxylon polot (Burm.) Merr.[C. indicum (Reinew. ex Blume) Hassk.],以入药。秋季采,洗净晒干。叶可鲜用。

性味辛、微苦,平。有毒。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消肿止痛。根: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跌打肿痛,脚气水肿。叶:外用治烧烫伤。

用法用量根3~5钱。叶外用适量,煎水洗、湿敷或研粉撒患处或鲜叶捣烂外敷。

注意孕妇忌服。

备注(1)广西玉林地区以远志蝉翼藤Securidaca inappendiculata Hassk.的根皮作丢了棒入药。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丢了棒

药材名称丢了棒

拼音Diū Le Bànɡ

别名追风棍、赶风债(《生草药性备要》),赶风柴(《本草求原》),咸鱼头(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出处《生草药性备要》

来源大戟科植物白桐树。秋季采收。

原形态灌木或乔木,高3~9米。幼枝被柔毛。叶互生,阔卵形至卵状长圆形,长10~20厘米,宽6~13厘米,先端钝或急尖,基部楔形或圆形或略偏斜,边缘有不规则的锯齿;叶柄长5~14厘米,顶端有2枚腺体。总状花序腋生,被茸毛,雄花序长10~30厘米,雌花序5~8厘米;花绿白色,雄花数朵聚生而疏离,萼片3~4裂,长圆形,外被短柔毛;雄蕊20~25;雌花的萼片3裂,三角形,外面密被柔毛;子房密被柔毛,花柱3,离生。蒴果球形,径约8毫米,被柔毛,熟时3裂,红色。花朔5~8月。

生境分部生于山坡、旷野灌木丛中或疏林下。分布云南、广西、广东等地。

性味苦辛,微温,有小毒。

①《生草药性备要》:"味甘,性平。"

②《本草求原》:"苦辛,微温。"

③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淡,平,有小毒。"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散瘀止痛。治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外伤瘀痛。

①《生草药性备要》:"祛风湿脚痛,酒顶,用叶七片擂酒服。敷跌打,消肿痛。其根浸酒更妙。"

②《本草求原》:"治一切风湿酒风。"

③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法风除湿,散瘀止痛。治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外伤瘀痛,脚气水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钱(鲜品0.5~1两);或浸酒。

注意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体弱、孕妇忌用。"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丢了棒

药材名称丢了棒

拼音Diū Le Bànɡ

英文名Twig and leaf of Common Claoxylon

别名追风根、赶风债、赶风柴、刁了棒、大叶大青

出处出自《生草药性备要》

来源药材基源:为大戟科植物白桐树的根、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laoxylon indicum (Reinw.ex Bl.)Hassk.[Erythrochilus indicus Reinw.ex Bl.;Claoxylon polot(Burm.f.)Merr.]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

原形态白桐树 灌木或乔木,高3-9m。小枝密被白色短柔毛或绒毛,有明显皮孔。叶互生;叶柄长5-14cm,顶端有2枚不明显的小腺体;叶片纸质,阔卵形至卵状长圆形,长9-20cm,宽5-13cm,先端钝或急尖,基部楔形或圆形或略偏斜,边缘通常有不规则的齿缺,绿色,幼叶两面沿脉被疏柔毛后来脱落,老时近无毛。总状花序腋生,花序枝及花柄密被茸毛;花小,单性异株,绿白色,无花瓣;雄花序极柔弱,长10-30cm;雄花数朵聚生而疏离;花萼3-4裂,裂片长圆形,长约2mm,外被锈色短柔毛,镊合状;雄蕊18-25,花粉囊上端分离;花盘腺体片状,被毛;无退化雌蕊;雌花序长5-8cm;花萼3裂,裂片三角形,外面密被柔毛;子房密被灰白色短柔毛,2-3室,花柱3,离生。蒴果三角状扁球形,熟时3裂,直径约8mm,红色,密被茸毛。花期5-8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地山坡疏林或密林中,或旷野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单叶互生,叶柄长5-14cm,柄的顶端有2腺体;叶片宽卵形至卵状长圆形,长10-20cm,宽5-12cm,先端钝或短尾尖,基部圆或宽楔形,边缘不规则的齿缺;两面沿脉被柔毛,干后渐脱落。气微,味辛,微苦。

性味味苦;辛;微温;小毒

归经脾;肾经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散瘀止痛。主风湿痹痛;跌打肿痛;脚气水肿;烧、烫伤及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或浸酒,9-18g,鲜品15-30g。外用:适量,煎水洗;研粉撒,或捣敷。

注意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体弱、孕妇忌用。

各家论述1.《生草药性备要》:祛风湿脚痛,酒顶,用叶七片擂酒服。敷跌打,消肿痛。其根浸酒更妙。2.《本草求原》:治一切风湿酒风。

3.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祛风除湿,散瘀止痛。治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外伤瘀痛,脚气水肿。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胭脂木

    药材名称胭脂木拼音Yān Zhi Mù来源药材基源:为红木科植物红木的根皮、叶、果肉、种子。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ixa orellana L.采收和储藏:常年均可采;洗净;晒干原形态常绿灌木或小乔木

  • 云南山梅花

    药材名称云南山梅花拼音Yún Nán Shān Méi Huā英文名Delavay Mockorange别名西南山梅花。出处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来源药材基源:为虎耳草科植物云南山梅花的根皮

  • 武靴藤

    《中药大辞典》:武靴藤药材名称武靴藤拼音Wǔ Xuē Ténɡ出处《实用中草药》来源为萝藦科植物匙羹藤的根或嫩枝叶。原形态藤本,长可达4米。枝和花序被柔毛。叶对生;倒卵形、卵形或矩圆形,长2

  • 长叶竹根七

    药材名称长叶竹根七拼音Chánɡ Yè Zhú Gēn Qī别名黄精、三子果来源药材基源:为百合科植物长叶竹根七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isporopsis longifolia Craib采收

  • 浙皖粗筒苣苔

    药材名称浙皖粗筒苣苔别名华东佛、肚苣苔、岩青菜来源苦苣苔科浙皖粗筒苣苔Briggsia chienii Chun,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浙江、安徽。性味微苦,平。功能主治解毒,祛风,活血,消肿毒。主治小

  • 大叶黄杨

    药材名称大叶黄杨拼音Dà Yè Huánɡ Yánɡ来源药材基源:为卫矛科植物大叶黄杨Euonymus japonzcus Thunb.的茎皮及枝。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uonymus japonzc

  • 土砂仁

    药材名称土砂仁拼音Tǔ Shā Rén出处《中药志》来源为姜科植物和山姜的果实或种子。秋季采,阴干。原形态植物形态详"山姜"条。生境分部产福建、广东等地。性状干燥果实阔椭

  • 蓝圆鲹

    药材名称蓝圆鲹拼音Lán Yuán Shēn别名池鱼、棍子、黄尾来源药材基源:为鲹科动物蓝圆鲹的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ecapterus maruadsi(Temminck et Schlegel

  • 香樟果

    药材名称香樟果拼音Xiānɡ Zhānɡ Guǒ出处《红河中草药》来源为樟科植物黄樟的果实,秋季采,阴干。原形态植物形态详"香樟"条。性味微辛,温。功能主治解表退热。治高热感冒,麻

  • 芋儿七

    药材名称芋儿七拼音Yù ér Qī别名玉儿七、佛手七、头顶一颗珠(《中国经济植物志》),黄花三七(《浙江中药资源名录》),鱼儿七、狮儿七(《陕西中草药》),尸儿七(《陕西草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