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见《傅青主女科》。因产时气血暴虚,血虚阴亏所致。症见睡中汗出,醒来即止。产后盗汗与内科杂病盗汗的治法有所不同。一般盗汗患者用当归六黄汤;而产后盗汗却应当调补气血,兼以敛汗,方用止汗散(《傅青主
古人对孕期提出的有关摄养、起居等注意事项,以达到保证孕妇身体健康,预防胎儿发育不良,及防止坠胎、小产、难产等目的。如胎前节养六条:①除烦恼;②禁房劳;③戒生冷;④慎寒温;⑤服药饵;⑥宜静养。有关胎教的
病因分类之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其如饮食饥饱,叫呼伤气……乃至虎狼毒虫,金疮踒圻,疰忤附着,畏压溺等,有背常理,为不内外因。”实际上亦属致病外因的范围。
古代眼科手术方法。见《审视瑶函》。即用夹法,详该条。
参见痘疹四合全书条。
六种泄泻的总称。指脾泻、胃泻、肠泻、洞泻、瘕泻、食积泻。《医林绳墨·泄泻》:“泻有六焉,脾、胃、肠、瘕、洞、食积是也。”详各该条。
病证名。出元·朱震亨《幼科全书》。指因食积阻滞肠胃而引起的呕吐。主要症状为腹痛,呕吐,大便不通及肛门不排气等。针刺足三里,内庭;并配合中药利气导滞之剂。
麻风病专著。3卷。明·薛己撰。约刊于1529年。本书对麻风病的本症、变症、兼症与类症的辨证治疗、验案以及方药分别作了介绍,特别是医案的病例较多,论述病候条目比较清晰。现有《薛氏医案》本。
病证名。江天览《妇女病自疗法》:“产后恶血入腹,以致面色黑暗,发现面部突然变黑,呼吸急促欲死,治宜散瘀补气。苏木一两,水三盅,煎至一盅,调人参细末五钱服。”
脑和脊髓的合称。《灵枢·经脉》:“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医林改错》:“精汁之清者,化而为髓,由脊骨上行入脑,名曰脑髓。”参见脑、髓各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