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经外奇穴名。出《千金要方》。位于瞳孔(正视时)直上入发际1寸处。主治头痛,眩晕,感冒,鼻塞,目赤肿痛等。沿皮刺0.3~0.5寸。艾炷灸1~3壮;或艾条灸5~10分钟。②太阳穴别名。见《中国针灸学》。
即阿胶散第一方作汤剂,治证同。见阿胶散条。
骨节之间。《素问·气穴论》:“留于节凑,必将为败。”
病名。出《外科启玄》卷六。又名膝眼毒。生于足少阳胆经阳关、阳陵泉二穴处。证见焮肿作痛,溃脓较迟。脓液黄白者为顺;若不痛或流鲜血,或疮头渐多者为逆。治同外痈。
见《中国药用植物图鉴》。为秋鼠曲草之别名,详该条。
出《灵枢·经脉》。即手阳明大肠经。详该条。
经穴别名。出《圣济总录》。即上巨虚,见该条。
推拿方法名。在治疗部位上用手掌或手指作直线或螺旋形反复摩擦。《诸病源候论·目暗不明候》:“以两手中指……相摩,拭目,令人目明。”
见《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为白花夏枯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臂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