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中医中药>中药材>刺竹笋

刺竹笋

《中药大辞典》:刺竹笋

药材名称刺竹笋

拼音Cì Zhú Sǔn

别名芳竹笋(《岭南采药录》)

出处《纲目》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箣竹

原形态箣竹(赞宁《笋谱》),又名:竻竹、答黎竹、樆竹、筥竹(《竹谱详录》),车角竹、大竹、车筒竹、麻竹、大竻麻竹、水竻竹、箣楠竹。

高大竹类,秆高10~24米,径5~15厘米,节间长约30厘米,中空甚细。箨环密生棕色刺毛;箨鞘厚革质,矩形或长三角形,背面基部有刺毛;箨耳左右略相等;箨舌边缘具缝毛;箨叶宿存,三角形,正面具棕黑色小刺毛。枝条有2~3刺;小枝有叶6~8枚;叶鞘长2.5~5厘米,鞘口处有灰色易落之缝毛数条;叶舌截平头,有时先端有繸毛;叶片细长披针形,长6~20厘米,宽6~20毫米,基部急缩成1~3毫米长之叶柄,背面微有短毛,次脉4~7对,小横脉不显著,叶缘粗糙或一边近于平滑。小穗簇生,密集,基部有糠状鳞片,含4~12花,黄绿色或淡绿色;颖顶端尖锐,无毛,外稃卵形兼披针形,无毛;内稃,具2脊,鳞被3片,边缘有白色长纤毛;雄蕊6,花药长4毫米,花药隔之先端可呈小笔毫状;子房先端被刺毛,花柱1枚,柱头3枚,羽毛状。笋期5~6月。花期8~12月。

生境分部通常栽培于向阳山坡或河流沿岸之较高处。分布广东、广西、贵州、四川等地。

性味苦。

①《竹谱详录》:"甘苦,有小毒。"

②《岭南采药录》:"味苦。"

功能主治《岭南采药录》:"治竹木刺入肉:竻竹笋、酒糟车前子、盐,同捣敷患处。"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刺竹笋

药材名称刺竹笋

拼音Cì Zhú Sǔn

英文名shoot of Chinese Thorny Bamboo

别名箣竹、竻竹笋、竹笋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刺竹笋,生交、广中。丛生,大者围二尺,枝节皆有刺,根大如车辐。

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箣竹的苗。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ambusa sinospinosa Mc Clure

采收和储藏:5-6月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高大竹类。竿高15-24m,直径8-15cm,尾梢略弯;节间长20-26cm,常光滑无毛,惟其基部1、2节常于节下环生1圈灰白色绢毛;节处稍突起,解箨后在其箨环上暂时留有1圈稠密的暗棕色刺毛;分校常自竿基部第1、2节上即开始,竿下部的为高大竹类。竿高15-24cm,直径8-15cm,尾梢略弯;节间长20-26cm,常光滑无毛,惟其基部1、2节常于节下环生1圈灰白色绢毛;节处稍突起,解箨后在其箨环上暂留有1圈稠密的暗棕色刺毛;分枝常自竿基部第1、2节上即开始,竿下部的为单技,向下弯供,其上的小枝多短缩为硬刺,且相互交织而成密刺丛,竿中上部分枝为3至数枚丛生。箨鞘迟落,革质,近底缘处密生暗棕色刺毛,先端近截形;箨耳近相等,长圆形至倒卵形,有波状皱褶,腹面密被糙硬毛,边缘具繸毛;像舌高3-5mm,边缘齿裂并被流苏状毛;箨片直立或外展,卵形。叶鞘近无毛,边缘一侧被短纤毛;耳叶不甚发达,卵形至狭卵形,边缘具数条波曲状或劲直的繸毛;叶舌高约0.5mm,先端斜截形,全线,被极短的纤毛;叶片线状披针形,长7-17cm,宽12-16mm,先端渐尖,基部近圆形。假小穗线状披外形,长达4cm,单生或数枚簇生于花枝各节;先出叶先端钝,脊上密被短纤毛;具芽胞片3-5片,狭三角形或近卵形,无毛;小穗含两性小花6-12朵;小穗轴节间长2-4mm,远离内稃的一面圆拱而被白毛,另一面则扁平而无毛,先端被短纤毛;颖常缺;外稃卵状长圆形,长5-9.5mm,先端钝急尖,多脉;内停通常稍长于外稃,具2脊,脊上被短纤毛,脊间3-5脉;鳞被3,不相等,倒卵形,长约1.4mm,边缘密生纤毛;花丝分离,花药先端钝;子房狭窄,先端增厚而被短硬毛,花柱细长,被短硬毛,柱头3分,羽毛状。笋期5-6月,花期8-12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河流两岸或村落附近。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南、西南诸地。亦有栽培。

性味苦;甘;凉

功能主治清肠止痢;消积。主痢疾;消化不良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0-60g。外用:适量,捣敷。

注意赞宁《竹谱》:“食之落人发。”(引自《纲目》)

各家论述《岭南采药录》:治竹木刺入肉:竻竹笋、酒精、车前子、盐,同捣敷患处。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秋唐松草

    药材名称秋唐松草拼音Qiū Tánɡ Sōnɡ Cǎo别名烟锅草、东亚唐松草来源毛茛科秋唐松草Thalictrum thunbergii DC.,以根入药。生境分部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化

  • 莲雾根

    药材名称莲雾根拼音Lián Wù Gēn来源药材基源:为桃金娘科植物洋蒲桃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yzygium sanarangense (Bl.) Merr. Et Perry采收和储藏:全年

  • 绒毛鸭脚木

    药材名称绒毛鸭脚木别名大加皮、野巴戟、假通脱木来源五加科植物穗序鹅掌柴Agalma delavayi (Franch.) Hutch.,以根或茎入药。全年可采,切片晒干。性味苦、涩,平。功能主治祛风活

  • 多头风轮菜

    药材名称多头风轮菜拼音Duō Tóu Fēnɡ Lún Cài别名风轮菜、漫胆草、小益母草、走马灯笼草、脚癣草。出处《云南中草药》来源为唇形科植物多头风轮菜的全草。全年可

  • 鸡蛋壳

    药材名称鸡蛋壳拼音Jī Dàn Ké来源雉科动物鸡Gallus gallus domosticus Brisson所产卵之外壳。收集蛋壳,晒干。性味淡,平。功能主治收敛制酸,补钙。

  • 九牛薯

    《中药大辞典》:九牛薯药材名称九牛薯拼音Jiǔ Niú Shǔ别名九龙根、九牛子(《广西中兽医药植》)。出处《南宁市药物志》来源为葡萄科植物角花乌蔹莓的块根。全年可采,切片晒干。原形态角花乌

  • 紫苏子

    《中国药典》:紫苏子药材名称紫苏子拼音Zǐ Sū Zǐ英文名FRUCTUS PERILLAE别名苏子、黑苏子来源本品为唇形科植物紫苏Perilla frutescens (L.)Britt.的干燥成熟

  • 砂生槐

    《全国中草药汇编》:砂生槐药材名称砂生槐拼音Shā Shēnɡ Huái别名蓟瓦[藏名]来源豆科砂生槐Sophora moorcroftiana (Wall.)Benth. ex Baker

  • 水枇杷叶

    药材名称水枇杷叶拼音Shuǐ Pí Pá Yè出处《广西中草原》来源为猕猴桃科植物水东哥的叶。秋、冬采收。晒干研粉或水煎浓缩成膏备用。原形态植物形态详"水枇杷&

  • 照山白

    《全国中草药汇编》:照山白药材名称照山白拼音Zhào Shān Bái别名万经棵、铁石茶、白镜子来源杜鹃花科杜鹃花属植物小花杜鹃Rhododendron micranthum T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