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见《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又名伤痉、金疮痉、金疮中风痉。多因风邪侵入破伤或疮口所致。初起四肢无力、头痛、两腮酸痛、口噤、颈部转动不灵、发热发冷,进而面肌痉挛,呈苦笑面容,牙关紧闭,舌强口噤,流涎,
证名。指手足筋脉弛缓无力,类似四肢不收。多由风邪乘袭经脉所致。《备急千金要方·诸风》:“治风懿不能言,四肢不收,手足亸曳。”宜用独活汤。《丹溪心法附余》卷一:“中风虽能言,口不斜而手足亸曳。”可用星
见《东北资源植物手册》。为老鹳草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明代医家。分水(今浙江桐庐县西北)人。出身世医家庭,曾任太医院吏目。推崇儒理,著有《医学会元》、《针灸原枢》。其子吴学易,也以医闻名。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强间,见该条。
指治疗水病的五十七个主要穴位。《灵枢·四时气》:“风肤胀,为五十七痏。”参见水俞五十七处条。
【介绍】:宋代医生。生平不详。著有《李深之手集方》。
解剖学同名器官。牙齿,骨之余,肾之标寄于龈。“髓之所养,故随天癸之盛衰也。”(《张氏医通》卷八)。牙和肾气的盛衰有密切的关系。肾气健旺则齿牙坚牢,反之肾气虚衰则齿牙浮动,作痛不已。又《外科大成》卷三:
瘟疫的一种。见《丹溪心法·瘟疫》。即大头瘟、时毒、鸬鹚瘟。《医学正传·瘟疫》:“大头天行病,从颐颔肿热者,又名鸬鹚瘟。东垣有方用羌活、酒炒黄芩、酒蒸大黄加减。”亦可用芩连消毒汤等方。参见大头瘟、鸬鹚瘟
见《中药志》。为巴戟天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