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清·刘士季《草木便方》。为蛇含之别名,详该条。
见《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为老鼠豆之别名,详该条。
指由于邪盛正虚或治疗失当,在表的邪气陷入于里的病变。如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症见不恶寒、发热更高而神昏、澹妄。又如《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参内陷条
见《江西民间草药验方》。为大蓟之别名,详该条。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红马蹄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世医得效方》卷十六。即撞刺生翳外障。详该条。
【介绍】:①元明时医家。歙县(今安徽歙县)人。精通医术,著有《黄俅医案》。②明代医学家,字谷如,新都(今四川境)人,1619年撰有《黄帝内经素问节文注释》,10卷。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即附地菜,详该条。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扶芳藤之别名,详该条。
风和寒相结合的病邪。《素问·玉机真藏论》:“风寒客于人,使人毫毛毕直,皮肤闭而为热。”临床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头痛,身痛,鼻塞流涕,舌苔薄白,脉浮紧等。治以祛风散寒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