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条。
亦作鬓角,位于耳前方鬓发下垂处。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红管药之别名,详该条。
宋代医官职称。隶属于翰林医官院。官阶从九品。参见翰林医官院条。
病名。《外科正宗》卷四:“耳挺结于窍内,气脉不通,疼痛不止”。多由肝胃肾三经火凝聚而成。症见耳孔内肿起赘生物,形若枣核,细条而长,胬出耳外。治宜内服栀子清肝汤加减。外以硇砂散点耳挺上。参见耳蕈条。
喉科著作。清郑西园(玉挥)撰,许佐廷(乐泉)增订。2卷。书成于1868年。上卷首列喉证要说,阐明喉证成因及治疗原则。次载喉证歌诀及方药,便于初学记诵。下卷为喉证图说,以图示文,详明各种喉证诊治方药。现
《医学传灯》卷下方。沙参、葳蕤、薏苡仁、山药、石斛、黄芩、白芍药、桔梗、甘草、地骨皮、陈皮、芡实。水煎服。治秋伤于燥,内热咳嗽,肺火传于大肠而致肺燥作泻。
即妊娠。《素问·平人气象论》:“妇人手少阴脉动甚者,妊子也。”详妊娠条。
见《云南中草药》。为蛾药之别名,详该条。
指午时。《灵枢·营卫生会》:“日中而阳陇为重阳。”参见十二时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