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大腹痛

大腹痛

病证名。指脐以上腹部疼痛。《医学从众录·心痛续论》:“大腹痛者,乃太阴脾土之部。”《证治汇补》:“腹痛乃脾家受病,或受有形而痛,或受无形而痛。盖暴伤饮食,则胃脘先痛而后入腹;暴触怒气,则两胁先痛而后入腹;血积上焦脾火熏蒸,则痛从腹而攻上;血积下部,胃气下陷,则痛从腹而下坠。伤于寒者,痛无间断,得热则缓;伤于热者,痛作有时,得寒则减;因饥而痛者,过饥即痛,得食则止;因食而痛者,多食则痛,得便乃安。吞酸腹痛,为痰郁中焦;痞闷腹痛,为气搏中州。火痛,肠内雷鸣,冲斥无定,痛处觉热,心烦口渴虫痛,肚大青筋,饥即咬啮,痛必吐水,痛定能食;气虚痛者,痛必喜按,呼吸短浅;血虚痛者,痛如芒刺,牵引不宁。”又:“凡痛多属血涩气滞,宜甘以缓之,寒宜辛温消散,热宜苦寒清解,虚宜甘温调理,实宜辛寒推荡。”参见腹痛条。

猜你喜欢

  • 杨梅癣疮

    证名。见《外科启玄》卷八。其形如癣,皮肤干燥,瘙痒,破流血水,淋漓秽臭。

  • 千捶纸

    见《外科十三方考》。***1.5克,雄黄3克。为细末,取好皮纸一张,将药末撒纸上,摺为十数折,以木槌在纸上捶之,约千余下,使药吸入纸层,至转黄色时为度,外贴患处。治杨梅疮毒肿。

  • 陈懋仁

    【介绍】:宋代人。善养生。著《寿者传》三卷。

  • 邓训

    汉代官吏。为护乌桓校尉。当地羌胡人以病死为耻,病重时取刀自刺。训闻有病者,以医药治疗之,愈者甚众。

  • 邓乐天

    【介绍】:见邓旒条。

  • 午夜

    亦称子夜。指子时。详十二时条。

  • 滴脓疮

    病名。出《外科启玄》卷八。即黄水疮。详该条。

  • 莲实

    出《尔雅·郭璞注》。即莲子,详该条。

  • 便毒

    病名。①指肛门前后生疮。见《医学纲目》卷十九。②指两侧腹股沟及阴部肿痛的病症。见《妇人良方大全》卷二十四。本病又名痃、横痃。参见妇人痃条。

  • 卫气

    ①属于阳气的一种。生于水谷,源于脾胃,出于上焦,行于脉夕卜,其性刚悍,运行迅速流利,具有温养内外,护卫肌表,抗御外邪,滋养腠理,开阖汗孔等功能。《灵枢·本脏》:“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