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上海常用中草药》。为牛筋草之别名,详该条。
唐代藏族翻译家。前藏尼木人,自幼聪颖。曾向印度高僧莲花生学习梵文和医学。一生译著甚多。译有《甘露精义八支密诀》、《赞木央本草》、《四续释难明灯》等医著。所译医著,对宇陀·元丹贡布撰写《四部医典》多有帮
见《四川中药志》。为美人蕉根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南宋医家。所撰《胡元质经效方》,为江淮一带医家所推重。
【生卒】:十三世纪【介绍】:宋代儿科医生。槜李(今浙江嘉兴)人。因念小儿之疾苦,惟疮疹皆不可免,而治疗之间,毫发一差,死生随异,乃广求古人之议论,证以己所闻见,撰成《痘疹论》3卷。
病证名。《素问·大奇论》:“……血衄身热者死。”即衄血。详该条。
见《药材学》。即蒲黄,详该条。
也称汤头。即内服煎剂为主的药方。见汤头条。
见《湖南药物志》。为石仙桃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指有邪有滞的痞症。多由湿浊内阻,寒滞脾胃,痰食内结,或肝气郁遏或外邪内恋所致。《景岳全书·杂证谟》:“凡有邪有滞而痞者,实痞也。”症见胃脘痞塞满闷,伴有呕逆,大便秘结,甚则疼痛不能饮食。治宜调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