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滇南本草》。为木蝴蝶之别名,详该条。
解剖名。见《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二。即眼弦。详该条。
出《名医别录》。为醋之别名,详该条。
《症因脉治》卷四方。白芍药、甘草。水煎服。治血虚腹痛。
元代医官职称。始设于1322年(至治二年),共2人,以协助太医院高级官员工作,官阶正四品。
出《中藏经》。为胡颓子叶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指两脚小腿部肿胀作痛。多因风湿,或湿热下注所致。《寿世保元·脚气》:“湿热脚气为病,肢节烦痛,肩背沉重,胸胁不利,兼遍身疼痛,下注足胫肿痛。”又:“风湿气,足胫肿痛。”参见脚气、足胫痛条。
经外奇穴名。《千金翼方》:“治瘕癖,患左灸左,患右灸右,第一屈肋头近第二肋下即是灸处,第二肋头近第三肋下向肉翅前亦是灸处。”《类经图翼》列作奇穴,名肋头。位于胸骨两侧缘,当第一及第二肋骨头下缘处,左右
见重广英公本草条。
为多种中药配制而成的散剂(其组成从略)。每服0.2~0.5克,每四小时一次;若毒疮初起,并以少许酒调涂患处;本品另附保险子,凡遇有较重之跌打损伤,用黄酒送服一粒。功能止血愈伤,活血化瘀,抗炎消肿,排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