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中医中药>中药材>山脚麻

山脚麻

药材名称山脚麻

拼音Shān Jiǎo Má

来源药材基源:为榆科植物山油麻的叶、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rema cannabina Lour.var.dielsiana(Hand.-Mazz.)C.J.Chen[T.dielsian Hand.-Mazz.]

采收和储藏:叶,春、夏季采集;根,全年均可采。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灌木或小乔木,高1-5m。树皮暗褐或紫褐色,呈细薄片状剥落;小枝锈褐色或红褐色,密被斜伸的粗毛。叶互生,纸质;叶柄长3-9mm;托叶早落;叶片卵形、卵状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2-12cm,宽1.5-5cm,先端具尾状渐尖,基部圆形或阔楔形,边缘有细圆锯齿,上面粗糙有乳头状突起,多少被毛或无毛,具3出脉,侧脉3-4对。聚伞花序常成对腋生,花被5裂,裂片外面有短毛;雄花有雄蕊4-5,花丝短,花药外面常有紫色斑点;雌花子房无柄,1室,花柱1,柱头2叉。核果卵圆形或近球形,直径约2mm,熟时橘红色,具宿存的花柱及花被。花期4-7月,果期7-9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向阳山坡、干燥的山谷、旷地或灌木林中,有时也在砍伐迹地或火烧迹地上成片生长。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叶多皱缩,完整叶卵状披针形至椭圆状披针形,长2-7cm,宽1-3cm,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边缘有圆锯齿,两面均有短粗毛,脉3出;叶柄长3-9mm,被毛。气微,味甘、微苦。

性味甘;微苦;性微寒

功能主治解毒消肿;止血。主疮疖肿痛;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干品研粉调敷。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芙蓉根

    药材名称芙蓉根拼音Fú Rónɡ Gēn来源药材基源:为锦葵科植物木芙蓉Hibiscus mutabilis L.的根或根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ibiscus mutabilis L.采收和储藏:

  • 梅核仁

    《中药大辞典》:梅核仁药材名称梅核仁拼音Méi Hé Rén出处《纲目》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梅的种仁。化学成分种子含苦杏仁甙。性味①《药性论》:"味酸,无毒。&qu

  • 盐麸叶

    《中药大辞典》:盐麸叶药材名称盐麸叶拼音Yán Fū Yè出处《开宝本草》来源为漆树科植物盐肤木的叶。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盐麸子"条。化学成分含槲皮甙、没食子酸甲

  • 马钱子粉

    药材名称马钱子粉拼音Mǎ Qián Zǐ Fěn英文名SEMEN STRYCHNI PULVERATUM来源本品为马钱子的炮制加工品。性状本品为黄褐色粉末;气糊香,味极苦。鉴别照马钱子项下的

  • 锈钉子

    《中药大辞典》:锈钉子药材名称锈钉子拼音Xiù Dīnɡ Zi别名山黄豆、大红袍、大和红(《昆明民间常用草药》),硬毛杭子梢、山皮条、地油根、白蓝地花(《云南中草药》)。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

  • 蜜环菌

    药材名称蜜环菌拼音Mì Huán Jūn别名糖蕈、榛蘑、蜜色环菌、蜜蘑、栎菌、根索菌、根腐菌、栎蕈、小蜜环菌出处曾占春《皇和蕈谱》载:“初茸者即糖蕈也。此蕈含苞未发,深卷,新鲜者味尤美,已张伞者味粗,

  • 爬地卷柏

    药材名称爬地卷柏拼音Pá Dì Juǎn Bǎi别名小过山龙、蔓出卷柏来源蕨类卷柏科爬地卷柏Selaginella davidii Franch.,以全草入药。生境分部河北、山东、

  • 水芹菜

    《中药大辞典》:水芹菜药材名称水芹菜拼音Shuǐ Qín Cài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来源为伞形科植物少花水芹的全草。春、夏、秋季采收。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20~40厘米,全体无

  • 桃仁

    《中国药典》:桃仁药材名称桃仁拼音Táo Rén英文名SEMEN PERSICAE来源本品为蔷薇科植物桃Prunus persica (L.) Batsch 或山桃Prunus d

  • 铁马豆

    药材名称铁马豆拼音Tiě Mǎ Dòu别名黄花马豆(《滇南本草》),蝴蝶草(《昆明民间常用草药》)。出处《滇南本草》来源为豆科植物毛宿苞豆的全草。夏、秋采集。晒干或鲜用。原形态多年生草质藤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