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惊振翳

猜你喜欢

  • 来蛇形

    小儿指诊法十三指形之一。详十三指形条。

  • 寄色草

    见《广州植物志》。为伤寒草之别名,详该条。

  • 四面戟

    见《药材学》。为鬼箭羽之别名,详该条。

  • 疳湿

    病证名。出《千金要方》卷五。又名疳、湿、疳湿疮。古人认为疳湿是由于久利脾胃虚弱,肠胃之间,虫动侵蚀五脏,使人心中烦懊,其虫上蚀则口鼻齿龈生疮,下蚀则肛门烂痒。用《千金》姜蜜汤(生姜汁、白蜜、黄连),送

  • 朱姑

    见《本草纲目》。为山慈姑之别名,详该条。

  • 沙参儿

    见《中药志》。为银柴胡之别名,详该条。

  • 膺中俞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中府,见该条。

  • 开合枢

    指经络学说中有关三阴三阳各经气机活动的特点。《灵枢·根结》:“太阳为开,阳明为合,少阳为枢;”“太阴为开,厥阴为合,少阴为枢”。“合”与“阖”同义,故“开合枢”即“开阖枢”。参见关、阖、枢条。

  • 寒包热喘

    病证名。指由寒邪外束,痰热内积,肺气壅阻所致的气喘。《赤水玄珠·喘门》:“喘凡遇冬而发,此寒包热也。”《张氏医通·喘》:“寒郁热邪而喘,中有积痰,遇冷即发。”临床表现,一般多见恶寒无汗,咳嗽气喘,胸中

  • 嗜卧欲寐

    见但欲寐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