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风入肺
即惊涎入肺,详该条。
即惊涎入肺,详该条。
①病名。因劳损伤肝所引起的虚损之症。《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肝劳者,面目干黑,口苦,精神不守,恐畏不能独卧,目视不明。”《太平圣惠方·治肝劳诸方》:“治肝劳虚热,两目赤涩,烦闷宛转,热气壅滞,胸
证名。又名舌涩。系指舌体转动不灵语言蹇涩之谓。多因脾胃积热,津液灼伤所致。症见舌体卷缩,转动不灵,言语不清。治宜清热生津,治宜导赤散加减。或升麻葛根汤加薄荷、黄芩、枯梗等。若因中风、暑痉之痰阻心窍者,
舌颤掉不安,即舌颤,指舌休蠕蠕微动之象。有虚实之不同。若深红而战者,宜清热泻火;若紫红而战者,宜凉血泄热;若淡红而战者,宜气血双补;若鲜红而战者,宜滋阴降火(见《伤寒舌鉴》)。参见舌颤条。
见《江苏省植物药材志》。为苘实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三:“又有齿龋者,谓齿蠹也。即齿虫蚀而痛也。”详见齿龋条。
【介绍】:明医家。西安(今浙江忂县)人。志于医,尝四方参师访友,乃精岐黄。嘉靖十年(1531年)撰书三编:首编《发明证治》,分风、寒、暑、湿、燥、火等门,论病证方治;次编《精义语录》,阐述病机机理及谨
中药炮制法之一。把药材与液体辅料同炒,使辅料渗入药材之内,故又称合炒。按辅料的不同,可分下述几种:①酒炙。有两法:一是先将药材与酒拌匀,再加热炒至微黄;二是先将药材炒至微黄,再把酒洒入,略炒片时。如炙
见《泉州本草》。为金边兔耳之别名,详该条。
指气机失常而主要表现为下陷不能正常上升的病理状态。为《内经》九种气机逆乱病证之一。《素问·举痛论》:“恐则气下。”可由于惊恐伤肾以致下元虚衰,升腾无力而致,亦常由于脾气虚弱,中气升举无力而致,临床常见
【介绍】:参见张倬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