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肝
同伐肝。详该条。
同伐肝。详该条。
【介绍】:见罗美条。
见《诸病源候论·五鬲气候》。即膈气。详该条。
是酸味、甘味药同用以益阴的治法。①阴不济阳,患者表现失眠、多梦、健忘,舌赤糜烂,脉细数,用酸枣仁、五味子、白芍、生地、麦冬、百合等。以酸能收敛浮阳,甘能化生津气,酸甘并用使阴虚得济,阳亢得平。②脾阴不
【介绍】:南宋人。生平不详。撰有《拾遗候用深灵玄录》5卷,佚。
【介绍】:明代医家,文人。字德甫,号全庵,自号抱琴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通诗文、音乐,兼通医学。著述不少,在医学方面,校辑有《素问心得》、《灵枢经心得》、《香奁润色》、《金鉴本草》等书。
病证名。涎是口液,伏于脾而溢于胃,由于孕后胞宫内实,冲脉气盛,胎气上逆,致使脾胃不和,则往往液自口流出。宜理脾降逆,调和脾胃。方用香砂六君子汤,或二陈汤。
病证名。目内陷“俗名陷睛翳,乃肾水绝矣”(清·王子固《眼科百问》卷下)。详目内陷条。
元代医官职称。为低级官员,共2人。始设于1322年(至治二年)。参见太医院条。
见《广东中草药》。为大金牛草之别名,详该条。
蛔虫。古文献中的蛕、蚘,均为蛔的异体字。参见蛔虫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