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提纲
见杨氏提纲医方纂要条。
见杨氏提纲医方纂要条。
即阿是穴。《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浑身疼痛疾非常,不定穴中细审详。”参见阿是穴条。
即膜原。《灵枢·岁露论》:“其内搏于五脏,横连募原。”详膜原条。
见《江苏省植物药材志》。为瓦韦之别名。详该条。
见《千金翼方》。为肉桂药材之一种,系加工除去栓皮者,详肉桂条。
出《本草图经》。即补骨脂,详该条。
出《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为高良姜之简称,详该条。
见《福建民间草药》。为兖州卷柏之别名,详该条。
六郁之一。见《丹溪心法》卷三。因外感湿邪,郁而不散所致。《杂病源流犀烛·诸郁源流》:“雾露风雨坐卧,湿衣湿衫,皆致身重疼痛,首如物蒙,倦怠好卧,阴寒则发,脉沉涩而缓是湿郁。”治宜除湿解郁,用湿郁汤、渗
元、明、清代医官职称。为太医院的高级官职。元代置太医院使2人,始设于1285年(至元二十二年),官阶正二品,以后各代略有增减,其官阶亦有变化。参见太医院条。
心外围的组织器官。心包是心的外膜,附有络脉,是通行气血的道路,合称心包络,一般简称心包。它是心的外卫,有保护心脏的作用。《灵枢·邪客》:“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邪不能容,容之则心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