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命门。见该条。
病名。《儒门事亲》卷三:“热结于舌下,复生一小舌子,名曰子舌胀。”详重舌条。
耳屏与面颊之间的部位。《灵枢·五阅五使》:“明堂广大,藩蔽见外。”
病证名。出《证治准绳·杂病》。又名偃月障。多由风湿热邪郁滞于上所致。《张氏医通》卷八:“风轮上半,气轮交际,隐隐白白,薄薄盖下,其色粉青,从膜中而来,为害最迟,每每忽之。”本症与偃月翳内障病在瞳神以内
见《广西中药志》。为了哥王之别名,详该条。
蛔虫的别称。《灵枢·厥病》:“心肠痛,恢作痛,肿聚,往来上下行,痛有休止,腹热喜渴,涎出者,是蛟蜻也。”张志聪注:“蛟蛕者,蚘虫也。”参见蛔虫病条。
【介绍】:元代医家。原名萨里弥实,蒙古族。精通医术,擅长内、妇科。惟幼科用药,或嫌峻利。撰有《瑞竹堂经验方》。
出《世医得效方》。即钩虫病。详该条。
病证名。小儿感受风邪而致的四肢运动障碍。《太平圣惠方》第八十三卷:“夫小儿中风不随者,因风邪中于肢节,客于筋脉。若风挟寒气者,即拘急挛痛;若挟于热,则缓纵不随也。”见于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治宜疏风
古针具名。《灵枢·九针十二原》:“小针之要,易陈而难入。”意同微针,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