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温溜

温溜

经穴名。代号LI7出《针灸甲乙经》。别名蛇头逆注。属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郄穴。位于前臂背面,阳溪穴曲池穴连线上,距阳溪穴5寸处。(《医学入门》)。另说“在腕后,少士五寸,大士六寸。”(《针灸甲乙经》);“在腕后五寸六寸间,动脉中。”(《太平圣惠方》)。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桡神经深支;桡动脉肌支与头静脉。主治头痛面肿项强,口舌咽喉肿痛,口眼斜,肠鸣腹痛,肩臂痠痛,疔疮等。直刺0.5~1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猜你喜欢

  • 五癣

    五种癣疾的合称。出《疡科选粹》卷六。一湿癣,痒如虫行,搔之有汁出;二风癣,搔之则间有白屑;三顽癣,全肤不知痛痒;四牛癣,如牛领之皮厚而且坚;五马癣,微痒,白点相连。

  • 石湛棠

    【介绍】:见石芾南条。

  • 筋痛

    证名。指筋脉疼痛。《灵枢·经筋》:“手少阴之筋,……其病当所过者支转筋,筋痛。”可因血少、气血痹阻、或津液耗损,筋失滋养所致。《医学正传》卷一:“若动止筋痛,是无血滋筋故痛。”

  • 香橘丸

    见《证治准绳·幼科》集五。即香连丸第四方。见香连丸条。

  • 格气

    病证名。指胸膈间气塞不通,食下即吐者。《医林绳墨》卷五:“食下即吐,其吐痰涎裹食,是谓之格气。”多由气机阻滞,痰食互阻所致。参见格食条。

  • 齉(náng 囊)

    证名。指因鼻内阻塞而发音欠清畅者。参见鼻齆条。

  • 刘德

    【介绍】:晋代医生。彭城(今江苏境内)人。以医知名,治病多验。

  • 月经或前或后

    见静光禅师考定《女科秘要》卷三。即经行先后无定期,详该条。

  • ①病因六淫之一,亦称风气。属阳邪,为外感疾病的先导,故外感多有风证,并常与其他病邪结合而致病,如风寒、风热、风湿、风燥等。《素问·风论》:“故风者百病之长也,至其变化,乃为他病也,无常方,然致有风气也

  • 太医院都事

    元代医官职称。始设于1322年(至治二年),共2人。属低级官员,官阶从七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