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温热病

温热病

病名。见《外台秘要》卷四。①温病的别称。泛指各种温病、热病。也有以感受热邪轻重与季节的不同,分称为“温病”与“热病”者。《类证活人书》卷五:“因春温气而变,名曰温病;因夏热气而变,名曰热病。温、热二名,直以热之多少为义。”参见温病、热病条。②温病之一种。指温病之偏热盛而不兼风、寒、暑、湿等他邪者。《温病条辨·上焦篇》:“温病者有风温,有温热、有温疫、有湿毒、有暑温、有湿温、有秋燥、有冬温、有温疟。”又:“温热者,春末夏初,阳气弛张,温盛为热也。”

猜你喜欢

  • 温疫论

    书名。2卷。明·吴有性撰于1642年。1641年山东、浙江等省疫病流行,医着以伤寒治法无效,枉死者颇多。吴氏推究病源,指出是温疫,系感染“异气”(又名杂气或戾气)所致,病由口鼻而入。对瘟疫病因和传染途

  • 徐神翁

    【介绍】:见徐复条。

  • 陈蛰庐

    【介绍】:见陈虬条。

  • 肝经湿热带下

    带下证型之一。多因肝郁久而化热,犯脾聚湿,湿热互结,流注下焦,损伤冲任带脉所致。症见带下淋沥不断,色黄或赤白相兼,粘稠味臭,胸乳胀闷不舒,精神抑郁易怒,头晕目眩,口苦咽干,尿色黄等。治宜泻肝清热,利湿

  • 对叶莲

    ①见《贵州民间药物》。为千屈菜之别名。②见《贵阳民间药草》。为徐长卿之别名。各详该条。

  • 纹向外弯

    指纹弯向大指旁,主痰热(见《医宗金鑑·幼科杂病心法要诀》)。

  • 看产人

    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三。古代对接生员的称呼。

  • 雄黄牡蛎散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卷七十二方。煅牡蛎四钱,雄黄二钱。为细末,蜜水调浓,重汤炖温,涂患指,日五、六次。治天蛇毒初起,闷肿无头,色红,痛如火燎。

  • 朔事

    即月经。出《睡虎地秦墓竹简·封轸式》。

  • 凉膈攻毒饮

    《医宗金鉴·痘疹心法要诀》卷五十七方。栀子、黄连、石膏、荆芥、紫花地丁、炒枳壳、桔梗、玄参、生地黄、炒牛蒡子、大黄、赤芍药、甘草、薄荷、木通、灯心、竹叶。水煎服。治胸前出痘,攒聚粘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