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湿热发黄

湿热发黄

病证名。见《丹溪心法·疸》。多因湿与热搏,郁而发黄。属阳黄范畴。《伤寒全生集·辨伤寒发黄》:“湿热发黄,一身尽痛,发热口渴小便不利,色如熏黄,暗而不明也。”湿重于热者,兼见头重身倦,胸脘痞满,治宜利湿为主,参以清热,可用茵陈五苓散甘露消毒丹等。若热重于湿者,色如橘黄鲜明,口渴甚,则宜清热为主,佐以利湿。可用茵陈蒿汤大黄硝石汤等。参见阳黄条。

猜你喜欢

  • 臭铃铛

    见《河北药材》。为马兜铃之别名,详该条。

  • 蕲艾

    出《蕲艾传》。为艾叶之处方名,详该条。

  • 夹荧疽

    病名。见《外科大成》卷二。即肋疽。见该条。

  • 临蓐

    见《张氏医通》卷十。即临产。详该条。

  • 十四经

    十二经脉和任脉、督脉的合称。《十四经发挥》:“十二经所列次第,并以流注之序为之先后,附以任督二奇者,以其有专穴也,总之为十四经云。”任、督两脉,不仅各自有直接联属的穴位(其它六奇经的穴位都依附于十二经

  • 刘文泰

    【介绍】:明医官。贯里不详。宪宗时任太医院院使,因投剂乖方,致损宪宗,遭大臣参劾,降为承德郎太医院院判。弘治六年(1493)因弹劾王恕又降为御医。公元1503年奉孝宗命任总裁修本草,两年后成《本草品汇

  • 尺肤诊

    观察尺肤部的色泽形态及按触该部了解其缓急、滑涩、寒热的诊察方法,又称“诊尺肤”。《灵枢·邪气藏府病形》:“善调尺者,不待于寸,善调脉者,不待于色,能参合而行之者,可以为上工。”汪石山认为:“既诊其三部

  • 肠屈

    经穴别名。出《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即腹结,见该条。

  • 次门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关元,见该条。

  • 热油汤火伤

    病名。明·汪机《外科理例》卷六:“热油汤火伤,皮烂肉大痛,冷霜散:煅牡蛎、寒水石、明朴硝、青黛各一两,轻粉一钱,桐油二钱。水二钱,以桃柳枝不住搅成膏,再以水溶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