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中医中药>中药方剂>白虎加桂枝汤

白虎加桂枝汤

金匮要略》卷上:白虎加桂枝汤

药方名称白虎加桂枝汤

别名桂枝白虎汤(《张氏医通》卷十六)。

处方知母180克甘草(炙)60克石膏500克粳米60克桂枝(去皮)90克

制法上锉为粗末。

功能主治清热通络止痛。温疟,其脉如平,身无寒但热,骨节疼烦,时呕,风湿热痹,壮热汗出,气粗烦躁,关节肿痛,口渴苔白,脉弦数。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250毫升,煎至200毫升,去滓温服。汗出愈。

摘录金匮要略》卷上

《金匮》卷上:白虎加桂枝汤

药方名称白虎加桂枝汤

别名白虎加桂汤、知母汤、加减桂枝

处方知母6两,甘草2两(炙),石膏1斤,粳米2合,桂(去皮)3两。

制法上锉。

功能主治温疟。其脉如平,身无寒但热,骨节疼烦,时呕。

用法用量白虎加桂汤(《千金》卷十)、知母汤(《圣济总录》卷三十四)、加减桂枝汤(《得效》卷二)。

各家论述1.《千金方衍义》:白虎以治阳邪,加桂以通营卫,则阴阳和,血脉通,得汗而愈矣。

2.《古方选注》:本方方义原在心营肺卫,白虎汤清营分热邪,加桂枝引领石膏知母上行至肺,从卫分泄热,使邪之郁于表者,顷刻致和而疟已。

临床应用活动性风湿性关节炎(热痹):12例活动性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临床表现为关节疼痛,局部灼热红肿,痛不可近,关节不能活动,遇寒则舒,得热痛加,常为迁移性痛,并兼有发热、口渴、烦闷不安等全身症状,生化检查:白血球计数增高,血沉加快。根据辨证,均属热痹,以白虎加桂枝汤为主进行治疗,并随患者体质及病情辨证加减用药;如热重则选用黄柏黄芩、山栀等;湿重则选用苡仁、茯苓、六一散、蚕砂等;阴虚则酌加生地、石斛麦冬;气虚则酌加黄耆党参;祛风镇痛药用防风桑枝威灵仙、乳没;活血通络用当归尾、杭芍、丹皮、木瓜络石藤等,12例均获得临床痊愈,一般均在服药2剂后;体温开始下降,关节疼痛减轻;服至6-10剂后体温正常,关节红肿疼痛显着减轻,其他症状也逐渐消失,平均治疗时间11天。

摘录《金匮》卷上

猜你喜欢

  • 催生顺气饮

    药方名称催生顺气饮处方当归川芎肉桂木香乌药广皮枳壳冬葵子红花车前子 生芝麻功能主治理气活血,催生滑胎。主妇人气郁,临产之时胎上逼心,昏晕不省人事;或胞浆先下,子道干涩,儿难转身。摘录《陈素庵妇科补解》

  • 大愈风丹

    药方名称大愈风丹处方薄荷叶3两,牛胆3两,天南星3两,防风3两,甘草(炙或生用)1两,干姜1两。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1两作15丸。功能主治上焦风热,头疼脑痛无时。用法用量食后茶清嚼下。摘录《鸡峰

  • 解表神妙散

    药方名称解表神妙散处方防风5分,荆芥5分,紫苏5分,蝉退5分,薄荷5分,木通5分,细辛5分,赤芍5分。功能主治小儿脐风初始轻者。用法用量淡豆豉7粒为引。摘录《一盘珠》卷八

  • 凉血二黄汤

    药方名称凉血二黄汤处方生地4钱,丹皮2钱,白芍3钱,桃仁2钱,延胡2钱,黄芩2钱,栀子2钱,姜黄2钱,通草2钱。功能主治清热凉血。主妇人痛经热甚,兼口苦心烦,脉弦数。用法用量水煎,温服。摘录《中医妇科

  • 羌活防风汤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羌活防风汤药方名称羌活防风汤处方羌活、防风、川芎、藁本、当归、芍药、炙甘草,各二钱,地榆、细辛,各一钱。功能主治治破伤风,初得在表。用法用量上分作二贴,每贴水二盏,煎至八分。热

  • 藿香半夏丸

    《圣济总录》卷四十七:藿香半夏丸药方名称藿香半夏丸处方藿香叶8克半夏150克(生姜汁浸一宿,焙干)丁香15克制法上药三味,捣罗为末,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胸膈有痰,脾胃积冷,噫醋吞酸,不思饮

  • 解毒薷苓汤

    药方名称解毒薷苓汤处方黄连1钱,黄芩1钱,黄柏1钱,山栀(去皮)1钱,泽泻1钱2分,猪苓8分,赤茯苓(去皮)8分,白术(土炒)8分,肉桂1分,扁豆9分,厚朴(制)9分,香薷3钱。功能主治解暑热。主痎疟

  • 胶饴丸

    药方名称胶饴丸处方干姜(炮裂,为细末)制法以白饧锉如樱桃大,以新水过,入铁铫子,灰火中煨令溶,和姜末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脾胃虚弱,饮食减少,易伤难化,无力肌瘦。用法用量本方原名胶饴煎,与剂型不符

  • 九龙针

    《串雅补》卷四:九龙针药方名称九龙针处方硫黄2两,雄黄1钱,肉桂3分,朱砂1钱,川乌3分,草乌3分,原麝3分,干蝎尾3分,蜈蚣箝3分。制法上为细末,放碗中微火熔,倾作片子。功能主治一切风痛痹湿,闪跌拳

  • 香桂散

    药方名称香桂散处方当归川芎各7.5克 官桂(去皮)15克功能主治治产后脐下疼痛不止。用法用量上三味,同为细末,分作三服。每服酒150毫升,煎三五沸,更入童便少许,同煎至100毫升,温服。甚者不过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