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中医中药>中药方剂>白通汤

白通汤

伤寒论》:白通汤

药方名称白通汤

处方附子15g干姜6g葱白四根

来源白通汤即四逆汤去甘草,减少干姜用量,再加葱白而成。主治阴寒盛于下焦,急需通阳破阴,以防阴盛逼阳,所以用辛温通阳之葱白,合姜、附以通阳复脉。因下利甚者,阴液必伤,所以减干姜之燥热,寓有护阴之意。若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是阴寒盛于里,阳气欲上脱,阴气欲下脱之危象,所以急当用大辛大热之剂通阳复脉,并加胆汁人尿滋阴以和阳,是反佐之法。原文有“服汤,脉暴出者死,微续者生。”方后还有“若无胆,亦可用”,可知重在人尿。这些都是白通加猪胆汁汤证治精细之处,与通脉四逆汤之“无猪胆,以羊胆代之”之反佐法,皆有深意,须详加领悟。

功能主治破阴回阳,宣通上下。少阴病阴盛戴阳证。手足厥逆,下利,脉微,面赤者。

用法用量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再服。若“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加猪胆汁一合(5ml),人尿五合(25ml),名“白通加猪胆汁汤”。

摘录伤寒论

伤寒论》:白通汤

药方名称白通汤

处方葱白4茎干姜3克附子10克(生)

功能主治破阴回阳,宣通上下。治少阴病,下利,四肢厥逆,面赤脉微之戴阳证。

用法用量上三味,以水600毫升,煮取200毫升,去滓,分温再服。

摘录伤寒论

《易简》:白通汤

药方名称白通汤

处方干姜2两,附子(生用)2两。

功能主治伤寒发热,大便自利。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4钱,水2盏,煎6分,去滓温服。

摘录《易简》

《外台》卷二引《肘后方》:白通汤

药方名称白通汤

处方附子1枚(生,削去黑皮,破8片),干姜半两(炮),甘草半两(炙),葱白14茎(一方有***半两)。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伤寒泄痢不已,口渴不得下食,虚而烦。

用法用量以水3升,煮取1升2合,去滓,温分再服。

注意海藻菘菜猪肉

摘录《外台》卷二引《肘后方》

解围元薮》卷四:白通汤

药方名称白通汤

处方白术木通木瓜前胡柴胡羌活独活、花粉、金银花风藤牛膝甘草陈皮、角针、蒺藜薄荷、米仁、苍耳子、皂角子各等分。

功能主治风癞。

用法用量每贴加土茯苓1两,生姜大枣为引,水煎服。

摘录解围元薮》卷四

猜你喜欢

  • 畅卫豁痰汤

    药方名称畅卫豁痰汤处方苏梗4分,桔梗4分,香附5分,连翘3分,前胡6分,抚芎6分,赤芍6分,贝母5分,苍术4分。功能主治积血证。用法用量水煎服。各家论述苏、桔开提其气,香附、连翘、苍术、贝母、抚芎、前

  • 解毒养阴汤

    药方名称解毒养阴汤处方西洋参3~9克(另煎对服)南北沙参各15~30克 耳环石斛15~30克 黑元参15~30克佛手参15~30克 生黄耆9~15克 干生地15~30克 紫丹参9~15克 双花15~3

  • 米莲散

    药方名称米莲散处方糯米15克莲子心7枚制法上药为末。功能主治治劳心吐血。用法用量酒服,或以墨汁作丸服。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十七

  • 煎膏药方丹

    药方名称煎膏药方丹处方元参5钱,苦参5钱,黄芩5钱,杏仁5钱,白芷5钱,大黄5钱,金银花5钱,天花粉5钱,连翘5钱,归尾1两,赤芍5钱,丹皮5钱,黄耆5钱。功能主治一切痈疽,恶毒诸疮。用法用量每一料,

  • 粉汗方

    药方名称粉汗方处方牡蛎半斤(烧,研如粉),麻黄根1两(捣罗为末)。功能主治盗汗,腠理开疏。用法用量2味同拌匀,寝寐中有汗处,使人敷之。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一

  • 加减洗心散

    药方名称加减洗心散处方黄连3g,炒栀子6g,黄芩9g,酒大黄6g,桔梗6g,知母9g,元参6g,赤芍9g,归尾6g,荆芥1.5g。功能主治清心泻火,宣肺活瘀。主心中郁火乘肺,上攻气轮,而为火疳,初起颗

  • 法制杏子

    药方名称法制杏子处方杏仁1斤(拣板杏真方用),苍术1斤,白沙蜜2斤,苍术1两(去粗皮,泔浸1宿,麸炒),半夏1两(姜汁浸1宿),木香1两,当归1两,人参1两。制法上将杏仁用热水洗净,顿于罐内,将生苍术

  • 止嗽定喘口服液

    药方名称止嗽定喘口服液处方麻黄1000g 苦杏仁1000g甘草1000g石膏1000g性状为棕黄色的液体;气微香,味甜、微酸、涩。炮制以上四味,除苦杏仁外,其余石膏等三味加水煎煮2次,每次1.5小时,

  • 增明丸

    药方名称增明丸处方当归芍药川芎熟干地黄木香连翘甘草槟榔各30克 山栀子薄荷叶黄芩各15宽大黄60克芒消23克 牵牛(轻炒,取头末)45克制法上药同为细末,烧饭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治眼目昏暗,翳膜

  • 调胃升阳汤

    药方名称调胃升阳汤处方大熟地5钱(炒松),粉葛根1两半,白芍药1两半,紫厚朴1钱半,冬白术1钱半(炒焦),广木香1钱,白云苓3钱,广藿香3钱。功能主治孕妇吐泻垂脱,脉未脱者。用法用量水煎去滓,温服。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