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牙龈。详该条。
见《江西草药》。为地柏枝之别名,详该条。
见《西藏常用中草药》。为洪连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潘文源条。
证名。属虚哮范畴。见《类证治裁·哮症论治》。多因偏嗜咸酸,久延体虚而致。详虚哮条。盐哮亦有偏实者,《医碥》卷二:“食味酸咸太过,幼时多食盐醋,往往成此疾,俗谓之盐哮。渗透气管,痰入结聚,一遇风寒,气郁
见《救荒本草》。为石龙芮之别名,详该条。
古病名。颈部漏的一种。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四。多由悲思忧虑,情志不遂而得。其症颈项生核如枣,可移动,伴有寒热胀满的病症,日久可生孔道,疼痛搔痒。宜玄参散内服。
宋太医局对医生的考试内容之一。其方法系由教授出题,由被考者根据记忆进行笔答。
出《吴普本草》。为卤碱之别名,详该条。
见《广州植物志》。为长春花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