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经穴

猜你喜欢

  • 蜜煎导

    《伤寒论》方。又名蜜煎方。食蜜七合。纳入铜器内,微火煎,稍凝如饴状,搅之勿令焦,候可丸,即以蛤粉涂手,乘热捏作锭,大如指,长约二寸,每用一条,纳于肛门中,以手急抵住,欲大便时则去。治燥屎不下。

  • 痛经

    病名。亦名经前腹痛、经行腹痛、月水来腹痛、经后腹痛等。指每在月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小腹及腰部疼痛,甚则剧痛难忍者,称为痛经。临床常见有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气血虚弱、肝肾亏损痛经等,详气滞痛经、血瘀

  • 痧气

    病名。即痧证。又称痧胀、痧秽。《通俗伤寒论·伤寒兼痧》:“日间触闻臭秽,夜间露宿贪凉,其大要也,夏秋最多。缓则寒湿凝滞于脉络,或湿热郁遏于经隧;急则鼻闻臭毒而阻逆上气,或内因食积而壅塞中气,皆能气胀成

  • 火殃竻

    见《广州植物志》。即火秧竻,详该条。

  • 清络饮加杏仁苡仁滑石汤

    《温病条辨》卷一方。即清络饮加杏仁二钱,滑石、薏苡仁各三钱。水煎服。功能清涤暑湿。治暑瘵属暑湿伤肺者,症见寒热,舌白不渴,吐血。

  • 吴冲孺

    【介绍】:参见吴正伦条。

  • 外科医镜

    见高憩云外科全书十种条。

  • 胁疽

    病名。系生于胁部之无头疽。出《外科理例》卷四。由足厥阴肝经郁火积聚而发。初起如梅李,坚硬平塌,漫肿木疼,不红不热,成脓迟缓,溃后脓水清稀,早期治宜柴胡清肝汤,溃后托里消毒散内服。余同溃疡治疗。

  • 气化

    气的运行变化。①泛指人体各脏腑器官的气化活动,其中较多用以表示三焦输布水液及肾与膀胱的泌尿功能。《素问·灵兰秘典论》:“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②自然六气的变化。《素问·气交变大论

  • 颊车风

    病名。《喉科心法》:“生于上下牙床尽根之中间,或左或右,初起红肿疼痛,结核如豆,甚则牙紧不开,轻则咀嚼不便。由肾胃两经风火而成。”治宜清胃泻火,解毒消肿。可选用五味消毒饮、知柏地黄汤、仙方活命饮、黄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