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经脉

经脉

①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是经络系统中直行的主要干线。《灵枢·海论》:“……经脉者,内属于府藏,外络于肢节”。分为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两大部分,详各条。②指月经,见《脉经》。③《灵枢经》篇名。主要叙述十二经脉和十五络脉的起止、分布及其全身循行情况,以及每经的“是动病”和“所生病”症状,阐明各经病理特点并确定针治原则。还简述了五阴经气绝与六阳经气绝的征象。文中着重指出经脉具有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的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 里急后重

    证名。出《难经·第五十七难》。其状腹痛窘迫,时时欲泻,肛门重坠,便出不爽。为痢疾主症之一。《景岳全书·杂证谟》:“凡里急后重者,病在广肠最下之处,而其病本,则不在广肠,而在脾肾。凡热痢、寒痢、虚痢,皆

  • 回回药物院

    元代医疗机构名称。详见广惠司条。

  • 胎麻

    出明·汪机《痘治理辨》。即奶麻。详该条。

  • 可见性循经反应带

    见可见性循经病理反应条。

  • 岁谷

    运气名词。与主岁之气相合的谷类。古人认为,食之可保全真气。《素问·六元纪大论》:“食岁谷以全其真。”又“食岁谷以安其气。”

  • 真反

    反治法之一。使用寒凉药治疗寒证,或使用温热药以治热证,称为真反。例如风火暴盛痰涎上涌、咽喉痺塞的风火症,本不能用热药,但此时以开闭为急,借用南星、巴豆、法夏等温药温开化痰,称为真反。但痰涎缓解之后,仍

  • 四肢肿

    证名。水肿病证状之一。《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皮水为病,四肢肿,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聂聂动者,防己茯苓汤主之。”也称肢肿。又可因脾郁、气血不调而致。详结阳、皮水、肢肿等条。

  • 下元亏损

    统指肾虚。其中多指肾阴虚。详该条。

  • 邓博望

    【介绍】:见邓苑条。

  • 倒睫拳挛

    病证名。《圣济总录》卷一百一十:“脏腑久积风热,内熏肝经,冲发于目,始则肿赤隐痛多泪,日久津液涩少,睑眦皮急,致睫拳倒刺,隐摩瞳人。”即倒睫拳毛。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