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中医中药>中药方剂>肉豆蔻散

肉豆蔻散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肉豆蔻散

药方名称肉豆蔻散

处方苍术(米泔浸一宿.去皮.焙.八两),茴香(炒)、肉桂(去粗皮)、川乌(炮.去皮.脐)、诃子皮,各二两;干姜(炮)、厚朴(去粗皮.姜炒)、陈皮(去白)、肉豆蔻(面裹.煨)、甘草,各四两。

炮制上为末。

功能主治治脾胃气虚,腹胁胀满,水谷不消,脏腑滑泻,腹内虚鸣,困倦少力,口苦舌干,不思饮食,日渐瘦弱,并宜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二钱,水一盏,生姜二片,枣子一个,煎七分,温服。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太平圣惠方》卷八十四:肉豆蔻散

药方名称肉豆蔻散

处方豆蔻7.5克(去壳)桂心7.5克人参15克(去芦头)甘草15克(炙微赤,锉)

制法上药捣粗罗为散。

功能主治治小儿霍乱,吐泻腹痛。

用法用量每服3克,用水150毫升,加生姜少许,煎至80毫升,去滓温服,不计时候。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八十四

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三:肉豆蔻散

药方名称肉豆蔻散

处方豆蔻22克(去壳)青橘皮15克(汤浸,去白、瓤,焙)当归15克(锉,微炒)黄牛角腮15克(炙令微焦)厚朴15克(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地榆15克(微炙,锉)黄连15克(去须,微炒)干姜7.5克(炮裂,锉)

制法上药捣细罗为散。

功能主治治小儿久赤白痢,腹内绞痛,不思饮食,渐至困羸。

用法用量每服1.5克,以粥饮调下。日三至四服。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三

圣济总录》卷七十四:肉豆蔻散

药方名称肉豆蔻散

处方豆蔻(去壳,炮)黄连(去须,炒)诃梨勒(炮,去核)各22克甘草(炙,锉)白术干姜(炮)赤茯苓(去黑皮)各15克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30克

制法上八味,捣罗为散。

功能主治治肠胃受湿,濡泻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2克,空腹时用米饮调下,日三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四

奇效良方》卷十四:肉豆蔻散

药方名称肉豆蔻散

处方豆蔻7枚,(每枚剜一窍,纳木香1粒在内,以面裹嫩熟,去面不用)

制法上碾为末,分作二服。

功能主治治脾虚肠鸣,泄泻不食。

用法用量不拘时用米饮汤调下。

摘录奇效良方》卷十四

猜你喜欢

  • 当归圆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当归圆药方名称当归圆处方真蒲黄(炒)三分半,熟干地黄十两,阿胶(捣碎.炒燥)、当归(去芦.微炒)、续断、干姜(炮)、甘草(微炙赤)、川芎,各四两;附子(炮.去皮.脐

  • 姜黄散

    《妇人大全良方》卷一:姜黄散药方名称姜黄散处方川姜黄(成片子者)120克 蓬莪术红花桂心川芎各30克延胡索牡丹皮当归各60克白芍药90克制法上为细末。功能主治治子脏久冷,月水不调,及瘀血凝滞,脐腹刺痛

  • 加减四顺饮

    药方名称加减四顺饮处方归尾、枳壳、木通、大黄(酒炒)、生地、紫草茸、麦冬、干葛、滑石、连翘子、天花粉、薄荷叶。功能主治天痘,火邪内甚,发热作渴,时时饮水,面赤唇焦,大便秘结,小便赤者。用法用量竹叶、灯

  • 蝼蛄膏

    药方名称蝼蛄膏处方蝼蛄14枚(烧灰,研粉),蝇10枚(研)。制法上合研匀,以炼雄猪脂和作膏。功能主治蟹瘘。用法用量着疮中。摘录《圣惠》卷六十六

  • 养血安神汤

    药方名称养血安神汤处方当归身1.5克(酒洗)川芎1.5克白芍(炒)1.5克 生地黄(酒洗)黄连各3克陈皮1.5克白术2.1克茯神3克酸枣仁2.1克(炒)柏子仁1.5克(炒)甘草(炙)1克功能主治养心清

  • 理物汤

    药方名称理物汤处方理中汤合四物汤。功能主治交肠。下血久不止,脉细数者。用法用量《医略六书》本方用法:水煎,去滓温服。各家论述《医略六书》:肠红经久,血弱脾寒,不能吸血归经,故下血久不止焉。理中汤温脾吸

  • 壁钱散

    药方名称壁钱散处方壁蟢窠7个(内有子者),老壁蟢2个(以发扎好),白矾7分(熔化)。制法将扎好之壁蟢入熔矾中粘足,灯火炙透,为末。功能主治热症喉痛。用法用量吹喉。摘录《外科全生集》卷四

  • 黄精丸

    方出《圣惠》卷九十四,名见《圣济总录》卷一九八:黄精丸药方名称黄精丸处方黄精10斤(净洗,蒸令烂熟),白蜜3斤,天门冬3斤(去心,蒸令烂熟)。制法上为丸,如梧桐子大。功能主治延年补益。主用法用量每服以

  • 青香散

    药方名称青香散处方青蒿30克香薷9克白术15克。陈皮3克甘草3克茯苓9克功能主治治初病伤暑,头晕口渴恶热,甚则痰多气喘。用法用量水煎服。摘录《右室秘录》卷三

  • 芪菟二丹汤

    药方名称芪菟二丹汤处方生黄芪15克,赤芍10克,防风8克,丹皮10克,丹参10克,骨皮10克,菟丝子15克,鸡血藤15克,熟地10克,山药10克,玉竹10克,谷精草10克。功能主治益气补肾,清散瘀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