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出现斑疹,可见于小儿风疹、麻疹等病,或见于温热病热入营血阶段,或见于出血性疾病。一般来说,出疹主在表为轻,出斑主在里为重。斑疹分布稀疏,色泽红润,热毒较轻;斑疹反复出现,分布稠密,色泽深红或紫暗,
病名。见《世医得效方》卷十六。“黑风者,初病与绿风相同,但时见黑花,日久瞳变昏黑之色”(《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即黑风内障。详该条。
【介绍】:见余梦塘条。
人体部位名。古人解、骱通用。同节骱,见《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三。即关节,详该条。
见《闽东本草》。为茅莓之别名,详该条。
书名。1卷(一作五卷)。唐·杨玄操注。杨氏在吴·吕广所注《难经》的基础上予以补订注释。原书已佚,但书中内容大部保留于《难经集注》中。
①五治法之一。对于病邪深伏,临床表现复杂的病证,应求其脏腑阴阳所属而治。《素问·至真要大论》:“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所谓求其属也。”②连续不断。《灵枢·九针十二原》:“余哀其不给而属
《串雅内编》卷二方。朱砂、雄黄、矾石、磁石、石胆各等分。升炼取飞霜外用。治痈疽。
【介绍】:南北朝时期宋代药学家。擅长于药物的炮炙方法,著有《雷公炮炙论》,此书专论中药炮炙,并详述炮炙过程中的宜忌,对祖国药物学的发展,有较大的贡献。原书已佚,其内容散见于后代本草书中。
经穴名。代号KI12。出《针灸甲乙经》。别名阴维、阴关。属足少阴肾经。冲脉、足少阴之会。位于腹正中线脐下4寸,旁开0.5寸处(《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另说在脐下3.5寸,旁开0.5寸(《针灸甲乙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