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肾消

肾消

病名。①亦作肾痟、下消。《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三:“饮水随饮便下,小便味甘而白浊,腰腿消瘦者,肾痛也。”即下消,详见该条。②指强中。《张氏医通·杂门》:“肾消之病,古曰强中,又名内消。”详强中条。

猜你喜欢

  • 许学士

    【介绍】:见许叔微条。

  • 肝气胁痛

    病证名。见《医方考》卷五。指因情志不舒,肝气失于疏泄所致的胁痛。临床表现为胁肋胀痛,胸闷,饮食减少,疼痛部位走窜不定,时痛时歇,得暖气则痛胀见宽,如情绪波动其痛加剧,多见弦脉。治宜疏肝理气为主,如严氏

  • 内痔注射疗法

    内痔治法之一。用于各期内痔及混合痔之内痔部分。包括对痔核具有坏死作用的药物(如枯痔油、枯脱油)或能使痔核硬化萎缩的药物(如5-8%明矾液,5%鱼肝油酸钠等)。从而使痔核硬化萎缩、坏死、脱落。本法对内痔

  • 錾(zàn 暂)菜

    出《本草拾遗》。又名楼台草、白花益母草、对月草。为唇形科植物錾菜Leonurus pseudo-macranthus Kitag.的全草。分布东北、华北及陕西、甘肃、安徽、江苏等地。甘、辛,平。活血,

  • 李元孙

    【介绍】:南北朝时北魏医生。馆陶(今河北馆陶)人。世代业医,其父李亮、兄李修,均为当时名医。各详本条。

  • 经脉分图

    针灸经脉专书。4卷。清·吴之英撰。刊于1920年。首载各经脉(正经、奇经)的图像、俞穴,《内经》原文及考证。在俞穴考证方面,作者根据《内经》、《难经》、《甲乙经》等书,对历来经络文献中的俞穴名称和排列

  • 榼子藤

    见《广西本草选编》。即榼藤,详该条。

  • 土杜仲

    见《广西中兽医药用植物》。即藤杜仲,详该条。

  • 白藓皮汤

    ①《证治准绳·类方》第七册方。白藓皮、款冬花、车前子、柴胡、炒枳壳、黄芩各一两,百合二两,菊花、蔓荆子各一两半,炙甘草五钱。为粗末,每服五钱,水煎,食后及临卧服。治目睛翳膜,及瞳人上有物,如蝇翅状,令

  • 畜血

    即蓄血。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