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胃阴虚

胃阴虚

证名。又称胃阴不足。指胃的阴液不足所出现的证候。见《类证治裁·脾胃》。多由胃热胃火炽盛,或温热病耗伤胃阴所致。症见口干唇燥,嘈杂干呕,饮食减少,或吞咽不利,食后胸膈不适,大便干结,舌红中心干,少苔,或舌光、干绛,脉细数等。治宜养阴益胃。《温病条辨·中焦篇》:“阳明温病,下后汗出,当复其阴,益胃汤主之(注:此阴指胃阴而言)。”《临证指南医案·脾胃》:“知饥少纳,胃阴伤也。麦冬、川斛、桑叶茯神、蔗浆”等药均可选用。参见胃病条。

猜你喜欢

  • 气痈

    病名。出《咽喉脉证通论》指因郁怒所生之咽喉痈肿。《秘传喉科十八证》:“此症因恼怒伤肝,肝血不和,以致肺气壅塞,火炽上升,发于喉间。其状帝丁之上,红肿作痛,或有连及两边者,寒热大作。”治宜宣肺泻热,疏肝

  • 石窝蛋

    见《云南中草药》。为马骝卵之别名,详该条。

  • 羊矢

    经外奇穴名。《备急千金要方》:“瘿瘤……胸堂、羊矢,灸一百壮。”定位缺如。《医学入门》定于“气冲下一寸”。《类经图翼》定于“会阴旁三寸,股内横纹中,按皮肉间有核如羊矢。可刺三分,灸七壮。”近代《针灸孔

  • 停耳

    病名。又名聤耳。见《脉因证治》卷下。①系指耳内肿起,色赤疼痛,流脓或耳内生物如赤肉。《医林绳墨》卷七:“又有停耳者,耳内有生赤肉,或有脓肿是也,此有气郁生痰,内火攻冲,肿似赤肉,或兼脓汁溃烂,谓之停耳

  • 北政之岁

    出《素问·至真要大论》:“南正之岁”与“北政之岁”的注释有三:一说五运中除甲己土运为南政外,其他均为北政。如张景岳注:“甲己二岁为南政,乙庚丙辛丁壬戊癸八年为北政。”二说戊癸火运为南政,其他为北政。如

  • 缠喉闭

    病名。见《古今医鉴》卷九。即缠喉风。见该条。

  • 益母

    出《神农本草经》。即益母草,详该条。

  • 大头痛

    病名。见《此事难知》卷四。即大头瘟。《医碥》卷三:“大头痛,头肿如斗,俗云大头瘟。天行疫气所发。”详见大头瘟条。

  • 云雾草

    见《陕西中草药》。为松萝之别名,详该条。

  • 研经言

    医论著作。4卷。清·莫枚士撰于1856年。主要内容为研究《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的心得体会。着重于考证和析义,解释脉症含义,辨析古今病名,疑似病症的异同,提出相应治疗方法。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