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胎萎不长

胎萎不长

病名。亦称胎不长胎不长养荫胎卧胎妊娠胎萎燥胎弱症。指妊娠至5~6个月时,其腹形明显小于正常妊娠月份,胎儿存活而生长迟缓者。多因血寒、气血虚弱,血热所致。若素体阳虚或孕后过食寒凉之品,戕伐阳气,致血寒宫冷、阴盛阳衰、胎失温养。症见形寒怕冷,喜温畏凉,腰腹冷痛四肢不温,呕吐清涎。治宜养血温胞。方用长胎白术丸(《叶氏女科证治》炙白术川芎川椒干地黄阿胶牡蛎茯苓)。若素有宿疾,气血暗耗,或胎漏下血日久,血不养胎,或脾胃虚弱化源不足,胎失所养。症见身体羸瘦,面色萎黄或白,头晕短气,疲倦懒言。治宜益气补血养胎。方用八珍汤。若平素肝气较盛,忧郁易怒,肝郁化火,则血内蕴热而真阴耗损,致胎不长养。症见烦躁不安,潮热盗汗,夜寐梦多,口干或渴,五心烦热小便频数而赤,大便干结。治宜清热凉血安胎。方用固胎煎(《景岳全书黄芩、白术、芍药、阿胶、当归陈皮砂仁)或凉胎饮(《景岳全书》生地、黄芩、芍药、甘草、茯苓、当归、枳壳)。本病应与胎死不下鉴别。

猜你喜欢

  • 牙叉发

    病名。《证治准绳·疡医》:“左右牙叉骨接处发痈疽,肿处胀攻骨及牙关张口不得。因诸风热上攻,或多食烧炙之物所为;或因患牙痈即从牙缝中破出脓血。”治宜解毒泻火、消肿止痛。方可选用仙方活命饮、五味消毒饮、三

  • 杨大邺

    【介绍】:宋代人。生平不详。撰《婴儿论》2卷,已佚。

  • 潜厂医话

    医话著作。杨则民遗著,董汉良等整理。整理者从杨氏遗著中采辑出医学言论201则,分为六部:一、说理、讨论医事医术,二、论、病、论病因病机,三、议法、治疗法则,四、阐方、评介古今方剂,五、述药之性、理、效

  • 肺劳

    病名。因劳损伤肺所致。《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肺劳者,短气而面肿,鼻不闻香臭。”《圣济总录·虚劳门》:“肺劳者。或因形寒饮冷,逆秋气所致。其证短气面肿,鼻不闻香臭,胸中结滞,气乏声嘶,咳嗽呀呷,

  • 走胆药

    见《云南中草药选》。为青叶胆之别名,详该条。

  • 针刺感应

    简称针感,指患者对针刺所产生的酸、麻、重、胀或触电样等感觉反应。不同针感的出现,和患者的体质、病种、针刺的部位以及刺激量的大小有关。凡进行针刺治疗,一般均要求有适当的针感,才能获得预期的疗效。至于针刺

  • 产后伤风

    病证名。指产后气血两虚,风邪外乘而言。症见鼻塞声重,流清涕,自汗,恶风等。若恶露未尽,而小腹痛者宜行血理气,用《金匮》旋复花汤;若恶露已尽,小腹不痛,但头痛身热,足冷自汗,咳嗽者,治宜和营卫,黄芪建中

  • 蝼蛄疬

    病名。见清抄本《外科或问》(著人未详)。即瘰疬。详该条。

  • 全生指迷方

    方书名。又名《济世全生指迷方》。3卷。宋·王贶撰于12世纪初。明代以后原书失传。今本4卷,系编《四库全书》时自《永乐大典》辑出后改编而成。卷1为诊脉法;卷2~4为寒证、热证、风湿、疟疾、痹证、劳伤等2

  • 虚火耳痈

    病证名。《疡科心得集》卷上:“所谓虚火耳痈者,或因肝胆怒火遏郁,或因肾经真阴亏损,相火亢甚而发。”即耳痈之一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