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舌疳

舌疳

病舌。亦名舌菌。《医宗金鉴》卷六十六:“舌疳心脾毒火成,如豆如菌痛烂红,渐若泛莲难饮食,绵溃久变瘰疠风。”本病发于舌部。多由心脾二经毒火上炎所致。初则舌肿如豆,渐之肿如菌样,头大蒂小,故亦称之曰舌菌。局部糜烂,色红痛剧,继之则舌肿如莲花,如鸡冠样,舌体因肿而缩短。饮食语言受碍,颈项及下颌结块,坚硬而肿痛。若顶虽已破溃,然其余部分仍坚硬肿痛如未破溃者,谓之绵溃。甚则穿透舌体及腮部,所食之汤水,皆漏出者,谓之瘰疠风。治宜清热泻火解毒。可选用导赤散***地黄汤等加减。或结合全身情况辨证施治之。本病类似今之舌癌。

猜你喜欢

  • 苦远志

    见《滇南本草》。即远志,详该条。

  • 麻疹诠

    参见小儿则条。

  • 徐存诚

    【介绍】:元代医生。安徽祁门人。世业医,诊病重视切脉。

  • 尿血穴

    经外奇穴名。《千金要方》:“治小儿尿血方,……灸第七椎两旁各五寸,随年壮。”《针灸经外奇穴图谱》列作奇穴,名尿血。

  • 停豆抵耳

    病名。指耳内流脓。《医学心悟》卷四:“若风热相搏,津液凝聚,变为停豆抵耳之患,或脓水淋漓,或痒极疼痛。此皆厥阴肝经风热所致。宜加味逍遥散。”

  • 火郁

    火热性的郁证①五郁之一,指心火怫郁之症。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杂病源流犀烛》卷十八:“火郁之病,为阳为热,脏应心,腑应小肠、三焦,主在脉络,伤在阴分。”症见全身不适,少气,咽喉肿痛,口干舌苦,脘

  • 水沟

    ①即人中沟,见该条。②经穴名,代号DU26。出《针灸甲乙经》。《肘后备急方》名人中。别名鬼宫、鬼市、鬼客厅。属督脉。督脉、手足阳明之会。位于鼻柱下,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交点处。一说“在鼻下三分,

  • 飞扬

    见飞阳条。

  • 肩毒

    病名。出《疡医大全》卷二十二。泛指肩部之痈疽。

  • 表虚六合旸

    《医垒元戎》方。当归(酒浸炒)、川芎、白芍药、熟地黄(酒洒蒸)各一两,桂枝、地骨皮各七钱。为粗末,水煎服。治妊娠伤寒中风,表虚自汗,发热恶寒,头痛项强,脉浮而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