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余炭
药材名称血余炭
拼音Xuè Yú Tàn
英文名CRINIS CARBONISATUS
来源本品为人发制成的炭化物。取头发,除去杂质,碱水洗去油垢,清水漂净,晒干,焖煅成炭,放凉。
性状本品呈不规则块状,乌黑光亮,有多数细孔。体轻,质脆。用火烧之有焦发气,味苦。
性味苦,平。
归经归肝、胃经。
功能主治止血,化瘀。用于吐血,咯血,衄血,尿血,崩漏下血,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4.5~9g。
贮藏置干燥处。
摘录《中国药典》
药材名称血余炭
拼音Xuè Yú Tàn
英文名CRINIS CARBONISATUS
来源本品为人发制成的炭化物。取头发,除去杂质,碱水洗去油垢,清水漂净,晒干,焖煅成炭,放凉。
性状本品呈不规则块状,乌黑光亮,有多数细孔。体轻,质脆。用火烧之有焦发气,味苦。
性味苦,平。
归经归肝、胃经。
功能主治止血,化瘀。用于吐血,咯血,衄血,尿血,崩漏下血,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4.5~9g。
贮藏置干燥处。
摘录《中国药典》
药材名称石蕨拼音Shí Jué别名石豇豆、石豆角、石针、石小豆、鸭舌韦、鸭舌鱼鳖来源蕨类水龙骨科石蕨属植物石蕨Saxiglossum angustissimum (Gies.) C
药材名称苋菜拼音Xiàn Cài来源苋科苋属植物苋Amaranthus mangostanus L.[A. inamoenus Willd.],以种子和根入药。夏秋果实成熟后采集,
《中药大辞典》:蟹壳药材名称蟹壳拼音Xiè Ké出处《千金·食治》来源为方蟹科动物中华绒螯蟹的甲壳。原形态动物形态详"蟹"条。化学成分大约3/4为碳酸
《中药大辞典》:木棉皮药材名称木棉皮拼音Mù Mián Pí出处《生草药性备要》来源为木棉科植物木棉的树皮。生境分部产广东、广西等地。性状干燥树皮为条片状,或卷筒状,厚约
《全国中草药汇编》:蛇含石药材名称蛇含石拼音Shé Hán Shí别名蛇黄来源为褐铁矿的结核。除去泥土。性状略呈圆球形或不规则的长圆形,大小不一,直径约0.7~3厘米。黄
药材名称红叶树子拼音Hónɡ Yè Shù Zǐ来源药材基源:为山龙眼科植物小果山龙眼的种子。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elicia cochinchinensis Lour.[H.tonkinensis
《中国药典》:阿胶药材名称阿胶拼音ē Jiāo别名驴皮胶来源本品为马科动物驴Equus Asinus L.的皮经煎煮、浓缩制成的固体胶。制法将驴皮漂泡,去毛,切成小块,再漂泡洗净,分次水煎,滤过,合并
《中药大辞典》:鹧鸪脂药材名称鹧鸪脂拼音Zhè Gū Zhī别名鹧鸪脂膏(《纲目》)。出处《本草图经》来源为雉科动物鹧鸪的脂肪。原形态动物形态详"鹧鸪"条。功能主治《本草
药材名称滇白芷拼音Diān Bái Zhǐ别名白芷、香白芷、水白芷、山白芷、野当归、云南牛防风出处滇白芷始载于《滇南本草》。《植物名实图考》芳草类中载有白芷,所述乃滇南种类,云:"白芷,《本经》中品,
《中药大辞典》:蓼子草药材名称蓼子草拼音Liǎo Zǐ Cǎo别名小毛蓼(《种子植物名称》),小蓼子草、红蓼子(《四川中药志》)。出处《四川中药志》来源为蓼科植物细刺毛蓼的全草及根。开花期间采收。原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