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指痰饮留滞所致的腹胀。《症因脉治》卷三:“痰饮腹胀之症,胸腹满闷,怔忡喘急短息倚肩,呕恶痰涎。或腹中漉漉有声。”多因脾胃传化失职,痰饮不化所致。治宜祛痰化饮为主。胸闷怔忡,宜小半夏汤、二陈汤;
病证名。指湿热伤脾所致的腹胀。《症因脉治》卷三:“脾实腹胀之症,眼目黄肿,夜不得卧,肚腹时热,小便赤色,大便或结或泻,或时作痛,泻下黄沫,肛门热痛。”多因膏粱积热,湿热之气,聚于脾中,转输失常所致。治
又称战舌。舌头颤动。多因内风或酒毒所致。舌淡红或淡白而蠕蠕微动,多属心脾两虚,血虚生风;舌紫红而颤动,多属肝风内动,热极生风;舌紫红,挺出颤动,可见于酒精中毒。
【介绍】:见陆真翘条。
见《广东中药》Ⅱ(生草药部分)。为扁豆花之别名,详该条。
出《滇南本草》。为赤阳子之别名,详该条。
见《滇南本草》。为马尿花之别名,详该条。
即重汤。详该条。
病名。出《证治准绳·疡医》卷三。即手心毒。见该条。
出《神农本草经》。一种药物能消除另一种药物的中毒反应,如绿豆杀巴豆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