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郁冒

郁冒

证名。①指昏冒神志不清的病证。《素问·至真要大论》:“郁冒不知人者,寒热气乱于上也。”《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下利,脉沉而迟,其人面少赤,身有微热下利清谷者,必郁冒汗出而解,病人必微厥,所以然者,其面戴阳,下虚故也。”《医学入门》卷四:“郁冒不仁不省。郁乃气不舒,冒乃神不清,俗谓之昏迷也。经曰:诸虚乘寒则为厥。郁冒不仁,言寒气乘虚中人,如物蒙罩其首,恍惚不省人事,比之眩昏更重。太阳少阳病头痛眩冒,时加结胸痞硬者,人参三白汤加川芎天麻、吐下虚烦气冲眩冒身摇者,茯苓桂术甘草汤少阴症,脉沉迟,面微赤,身微热,下利清谷者,必郁冒汗出,理中四逆汤甘草干姜汤选用,血虚者,人参养荣汤加天麻,如下利止头眩,时时自冒者,难治;太阳病下之不愈,因复发汗,表里俱虚,其人必冒汗自出,则表和而愈。又痰饮郁冒厥逆者,三生饮;感湿头重眩晕者,芎术除眩汤。又有头重二证,太阳不能举者,宜发散;易病不能举者,宣补真元。妇人新产血虚挟寒必冒,见产后。”②指血厥。《普济本事方》卷七:“郁冒,亦名血厥。”详该条。参见厥证郁厥条。

猜你喜欢

  • 三叶五加

    见《广西中兽医药用植物》。为刺三加之别名,详该条。

  • 长桑君

    【介绍】:战国时代医家。名医扁鹊的老师,将自己一生所收集到的医方和个人的医疗经验尽传给扁鹊。

  • 淋闭

    病证名。又作淋閟、淋秘。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①淋与癃闭的总称。小便滴沥涩痛谓之淋,小便急满不通谓之闭。《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一:“热结下焦则为溺血,令人淋闭不通。”“下焦结热,小便赤黄不利,数起

  • 迎西证

    病证名。《证治准绳·杂病》:“谓目见西北二风则涩痛泪出,……乃肝虚受克之病。秋冬月发者多,治当补肝之不足,抑肺之有余。”

  • 赵铨

    【介绍】:明代医家。字仲衡,江西人。学儒,兼通医。曾在灵寿、霍山等地做官,为人治病,不计报酬。著有《石亭医案》、《岐黄奥旨》、《太素脉诀》等书,皆佚。

  • 膝顶法

    正骨法。适用于肩关节脱臼的整复。《伤科汇纂》卷六:“令患人安坐于凳上,医者侧立其旁,一足亦踏于凳上,以膝顶于胁肋之上,两手将患肩之臂膊擒住,往外拉之,以膝往里顶之,骤然用力,一拉一顶,则入臼矣。”

  • 颈中

    经穴别名。出《千金翼方》。即臂臑。见该条。

  • 疥疮

    病名。是一种传染性瘙痒性皮肤病。出《刘涓子鬼遗方》卷五。多因风、湿、热邪郁于皮肤,接触传染而成。《诸病源候论》卷五十:“疥疮多生于足指间,染渐生至于身体,痒有脓汁……其疮里有细虫,甚难见。”已分辨出疥

  • 虚坐努责

    证名。指时时欲便,但登厕努挣而不排便。多因痢久伤及阴血所致。《丹溪心法·痢》:“其或气行血和积少,但虚坐努责,此为无血证。倍用当归身尾,却与生芍药、生地黄、生桃仁佐之,复以陈皮和之,血生自安。”

  • 车轮菜

    见《救荒本草》。为车前草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