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治法之一。亦称起泡、提泡。用具有刺激性的药物,敷贴于特定部位上,使之发泡的治法。如硃砂巴豆膏敷印堂穴治白喉;斑蝥研粉,放于小膏药中心,贴项两侧(患左贴右,患右贴左)治急性扁桃体炎(贴后三、四小时起泡
见临证指南医案条。
上骱手法。见《伤科汇纂》卷一。适用于颈椎半脱位的整复。令患者正坐于桌旁低凳上,头与桌面平,医者坐于桌上,双脚踏患者两肩,并用布巾下兜患者下颌及枕骨后部作结,交于左右耳部,并系于医者项部,双手上提,双脚
见《景岳全书·外科钤古方》卷六十四。琥珀(甘草水煮)、珍珠(炒,或豆腐包蒸)、朱砂、钟乳石(同甘草、木香各一钱同煮)、炒飞罗面各三分半。为细末,每服二至七厘,加冰片半分,用土茯苓一斤,病在上加木香二钱
和法之一。治疗肝气犯胃、肝胃不和的方法。症见胁肋胀痛、胃脘胀闷疼痛、饮食减少、嗳气吞酸、呕吐或吐出酸苦水。常用柴胡、白芍、枳壳、甘草、吴茱萸、黄连、半夏、香附、煅瓦楞子等药。因肝邪犯胃者,重点在于泄肝
【介绍】:元代医家,阳城(今山西阳城)人。擅长诗文,旁通律历,弃儒学医。著《素问注疑难》、《伤寒歌括》等书,均佚。
气与血失去互相协调作用的病机。生理上,气血是相依相附的,气以生血,血以养气,气为血帅,血为气母。人若有病,气病可以影响血病,血病可以影响气病。如气滞可致血滞,血滞亦可致气滞,出现疼痛、血瘀等症;气逆可
十五络脉之一。《灵枢·经脉》:“手心主之别,名曰内关。去腕二寸,出于两筋之间别走少阳,循经以上系于心,包络心系。”脉从腕后2寸的内关穴处分出,出行于两筋之间,与本经相并上行,维系心包络,联络心系(心脏
病证名。《诸病源候论》卷二十八:“蜡目者,是蝇蛆目眥成疮,故谓之蜡目。”
痘疮由小小血泡,起胀渐大,变成水泡形,逐渐转成脓泡的症状为灌浆。灌浆时,根、窠要红润,脓浆要饱满,色如黄蜡,二便正常,饮食不减者为佳兆。痘不灌浆,明·徐春甫《痘疹泄秘》谓有二因:“一则气血不足;一则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