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金匮要略心典

金匮要略心典

  • 金匮要略心典

    徐序自序卷上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痉湿病脉证治第二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第三疟病脉证并治第四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卷中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胸痹心痛短气病脉

  • 金匮要略心典

    书名。简称《金匮心典》,3卷。清·尤怡纂注。书成于1729年。尤氏研究仲景学说多年,颇有心得,纂注时力求得其典要,故书名“心典”。作者删去原书的最后三篇,阐述仲景原文的精义。文笔简炼,条理通达。对原文

猜你喜欢

  • 始光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攒竹,见该条。

  • 证名。见《诸病源候论·时气病诸候》。指发于肌肤表面的红色或紫、黑色斑点。点大成片,抚之不碍手。《丹溪心法·斑疹》:“斑有色点而无头粒者是也。”《温热经纬·叶香岩外感温热篇》:“点大而在皮肤之上者为斑。

  • 杨瑞

    【介绍】:明医家。关西(陕西?)人。酷爱奇方,凡所征得,则汇之成帙,随证施用,取效良多。后又得《经验秘方》(1514)、《经验药方》(1510)、合为《良方类编》(1520)。中有三子养亲汤、打老儿丸

  • 腥臭气

    又称腥臊气。病者的痰液、汗液、白带、粪便等分泌物或排泄物所发出的特殊臊臭气味。

  • 拉汗果

    见《广西药用植物名录》。即罗汉果,详该条。

  • 奶参

    ①见《广西中药志》。为山海螺之别名。②见清·刘士季《草木便方》。为土党参之别名。各详该条。

  • 先攻后补

    指先攻下后培补的治法。用于体虚而有急须攻下之证者。如肺病体虚,本宜培补,但病者胸胁有积水,引起咳嗽,气促,不能平卧等急迫症状,可先用逐水药攻下以解除喘促症状,后用补益药培补。

  • 浊邪害清

    指湿浊邪气阻遏清阳,蒙蔽头部孔窍,出现神志昏蒙和听觉障碍的病机。《温热论》:“湿与温合,蒸郁而蒙蔽于上,清窍为之壅塞,浊邪害清也。”

  • 白色喉痹

    病名。指喉痹之色白者。见《喉科杓指》卷二:“此症因肺胃受寒。脉迟身热,色白不红”。治宜散寒、利咽、活络、解毒。方用清咽散(芥穗、薄荷、疆蚕、桔梗、甘草、防风、前胡、枳壳)加细辛、苏叶、羌活、陈皮。若色

  • 勉学堂针灸集成

    见针灸集成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