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诗经》。为茜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是一种瘙痒性湿疮。出《金匮要略》。《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二:“浅搔之曼延长不止,搔痒者,初如疥,搔之转生汁相连是也。”由心火脾湿,凝滞不散,复感风邪,郁于肌肤而成。初起形如粟米,瘙痒不止,搔破流
即失欠颊车蹉开口不合方。详该条。
穴位名。即八华穴中的上六穴。见《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详八华条。
【介绍】:隋代医家。僧人,亦称释智斌。撰《解寒食散方》2卷,已佚。
书名。2卷。清代作品。不著撰人(或题清·刘一明辑),撰年不详。现存最早为1820年刊本。所谓“杂疫”,亦即广义的瘟疫。此书主要根据《松峰说疫》、《敬信录》等书记载,论述杂疫72证证治。治法包括方药、外
病名。见《秘传眼科龙木论》。即黑水凝翳内障。见该条。
见《金匮要略》。即术附汤,见该条。
病名。系指患喉痈肿痛而溃烂者。《喉科秘旨》卷下:“此症因脾家积热而生红肿溃烂,两手关脉洪大者是也。针少商、商阳、关冲、少冲两手八穴。”治宜解毒泻火、消肿止痛。用黄连解毒汤、五味消毒饮等加减。参见喉痈条
古病名。出马王堆汉墓帛书《五十二病方》。即疣。详干日疮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