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阴水

阴水

病证名。水肿病两大类型之一,多属虚证。因脾肺虚弱或肾经亏损等所致。渴,大便溏,小便少,不涩赤,此属阴水。”《医学入门·水肿》:“阴水多内因,……或肌饱劳役、房欲而见阴证。”《类证治裁·肿胀》:“因肺脾肾虚,致水溢者,为阴水。”脾阳虚弱,证见下肢浮肿,按之凹陷不起,脘闷腹胀,纳减便溏,面色萎黄四肢不温,小便短少,舌淡苔白滑,脉濡缓等,治宜健脾利水,用实脾饮木香流气饮等方。肾阳虚衰,证见腰以下肿甚,畏寒肢冷,神疲气怯,面色白,腰脊痠重,舌胖色淡苔白,脉沉细弱等,治宜温肾化水,用真武汤金匮肾气丸等方。参见水肿、遍身肿条。

猜你喜欢

  • 率骨

    见率谷条。

  • 医愈郎

    元代医官职称。隶属于官医提举司,系太医官职中之一种,官阶从八品。

  • 二气双调散

    《医醇賸义》卷二方。人参、茯苓、当归身、牛膝各二钱,山药、枸杞子、肉苁蓉各三钱,陈皮、砂仁各一钱,半夏、青皮(蜜水炒)各一钱五分,沉香(人乳磨冲)五分。水煎服。治关格。

  • 顽癣

    病名。是一种慢性顽固性皮肤病。见《外科正宗》卷四。多因风、湿、热、虫四者为患。发无定处,初为皮肤发痒,后起淡褐色粟粒样丘疹,表面有落屑,病损逐渐扩大,融合成片,形成肥厚粗糙皮损,形状不一,瘙痒明显,搔

  • 香姜散

    《证治准绳·类方》第六册方。生姜四两,黄连二两。水淹一夜,慢火炒令姜紫色,去姜不用。为细末,每服二钱,茶水调下;治白痢用米饮酒调下。治晨泄,白痢。

  • 血鳖

    病证名。《杂病源流犀烛·积聚癥瘕痃癖痞源流》:“虚劳痼冷,败血杂痰而成血鳖。摇头掉尾,如虫之行,上侵入咽,下餂人肛,或附胁背,或隐胸腹,大则如鳖,小则如钱,宜羌黄汤。”参见瘕、鳖瘕条。

  • 肝著

    病名。指胸痛时每欲蹈压,初起常喜饮热之症。多因邪气留着,肝脏气血滞而不畅,上逆于肺所致。《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治》:“肝著,其人常欲蹈其胸上,先未苦时,但欲饮热,旋复花汤主之。”有因肝虚所致者

  • 上石疽

    病名。石疽的一种。见《医宗金鉴》卷六十四。由肝经郁结、气血凝滞经络所致。生于颈项两侧,或左或右,小如豆粟,大如桃李,坚硬疼痛。初起体实者,宜服舒肝溃坚汤;气虚者,服香贝养荣汤。外用葱白、蜂蜜捣敷。日久

  • 疮疡发痉

    证名。见《景岳全书》卷四十六。指患疮疡期间又发痉者,是一种危候。多由失血过多或热毒伤阴,筋失所养而致。证见牙关紧闭,四肢抽搐,腰背反张等。宜辨证施治。

  • 虚则实之

    见虚则补之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