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鼻疳疮

鼻疳疮

病名。见《圣济总录》卷一百一十六。又名鼻疳鼻疳蚀、鼻疮、鼻、疳鼻等。小儿多患。多因肺胃积热,或由风湿之气壅成内热所致。本症以鼻下两旁生疮,赤痒,或连唇生疮,渗液浸淫、糜烂为主,甚而波及鼻孔;间或伴有消瘦、潮热,或咳逆,或下痢等症。治宜清肺胃湿热,外敷黄连粉,或用儿茶五钱,轻粉雄黄各一钱,冰片一分,为细末,外敷,或外涂青蛤散。参见鼻疮条。

猜你喜欢

  • 温脾饮

    《马培之外科医案》方。当归、延胡索、白芍药、续断各一钱半,白术、姜半夏各一钱,茯苓二钱,乌药、小茴香、厚朴各八分,炙甘草四分,煨生姜二片。水煎服。治寒客太阴,或痰滞于脾,肚腹悠悠作痛,腰痠伛偻。

  • 欲降反升

    反治法之一。即欲通利下降,反而使用升提的方法。如小便不通用宣肺提气,肺气通调,水道自利,是一种提壶揭盖的方法。

  • 手筋色

    出元·朱震亨《幼科全书》。即纹色。详该条。

  • 洪缉庵

    【介绍】:见洪炜条。

  • 仲冬痹

    病名。出《灵枢·经筋》。十二经筋病中的手太阴筋病。《灵枢注证发微》:“此证当发于十一月之时,故名之曰仲冬痹也。”详手太阴经筋病候条。

  • 珠参

    见《本草纲目拾遗》。即珠儿参,详该条。

  • 大椎骨

    骨名。即旋台骨。详该条。

  • 按摩助教

    太医署教师职称。负责协助按摩博士的教学活动,官阶为从九品下。参见太医署、按摩博士条。

  • 东丹

    见《现代实用中药》。即铅丹,详该条。

  • 甘李根白皮

    出《金匮要略》。即李根皮,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