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二二>中医中药>中药材>乌藨连

乌藨连

《中药大辞典》:乌藨连

药材名称乌藨连

拼音Wū Pāo Lián

别名乌泡连、山羊臭、如意草、母犁头菜(《贵州民间药物》)。

出处《贵州民间药物》

来源为堇菜科植物全草、根茎。秋后采收。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根茎粗大,倾斜,多节。有褐色的托叶,叶由根茎上丛生,具长叶柄;叶片广心脏形,先端尖,边缘有钝锯齿。花茎腋生,与叶柄等长;花单生,大形,白色或淡紫色;花萼5,基部延伸成耳状;花瓣5,下方1片基脚有距,距短而圆;雄蕊短,5枚,下方2雄蕊的基部具有蜜腺的附属物,伸入距内。子房上位,有钝头.蒴果椭圆形,有褐色腺点。花期4~5月。

生境分部生于林下、溪旁阴湿处。分布四川、云南、贵州、湖北、湖南、江西、浙江、广东、广西等地。

性味《贵州民间药物》:"寒,微甘,无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止血。治乳痈,肿毒刀伤,咳血。

①《贵州民间药物》:"消瘀血,活血,解毒。"

②《贵州草药》:"清热,解毒,止血。"

用法用量外用:捣烂敷。内服:浸酒。

复方①治乳房红肿硬痛:乌藨连、黄瓜香、拦路虎。捣烂拌酒糟或酒炒热外敷。

②治无名肿毒:乌泡连捣烂,敷患处。

③治刀伤:乌藨连鲜草捣烂敷伤口。化脓者加锯木条叶。

④治咳血:乌泡连根茎一两。泡酒服。(选方出《贵州民间药物》)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乌藨连

药材名称乌藨连

拼音Wū Pāo Lián

英文名Herb of Vaginate Violet

别名细辛、乌泡连、山羊臭、如意草、母犁头菜,鸡心七白三百棒,红三百棒,茹叶细辛

出处出自《贵州民间药物》

来源药材基源:为勤菜科植萱的全草或根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iola moupinensis Franch.[V.palustris L.var. moupinensis Franch.; V.uaginata acut. Non Maxim.]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无地上茎,有时具长达30cm的匍匐枝。根茎粗大,垂直或有时斜生,节间短而密。叶基生:叶柄长4-10cm,花后长达25cm;托叶离生,卵形,淡褐色或上半部色较浅;叶片心形或肾状心形,花后增大呈肾形,长约9cm,宽约10cm,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弯缺或宽三角形,边缘有具腺体的印锯齿。花较大,淡紫色或白色,具紫色条纹;花梗长不超出叶;萼片披针形或狭卵形,基部附属物短,花瓣长圆状倒卵形;距囊状,较粗,雄蕊短,5枚,下方2枚雄蕊基部具有蜜腺的附属物,伸入距内;子房无毛,柱头平截。蒴果椭圆形,长约1.5cm,无毛,有褐色腺点。花期4-6月,果期5-7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林缘旷地或灌丛中、溪旁及草坡等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多皱缩成团。湿润展开后,根茎较粗大,主根明显,直径可达1cm,长可达14cm,并可见匍匐茎。基生叶心形,先端渐尖,边缘有钝锯齿。花淡棕紫色,具条纹。果较大,有的已开裂。气微,味微苦。

性味味微甘;涩;性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止痛;止血。主疮痈肿毒;乳房硬肿;麻疹热毒;头痛;牙痛跌扑损伤;开放性骨折;咳血;刀伤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泡酒。外用: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1.《贵州民间药物》:消瘀血,活血,解毒。

2.《贵州草药》:清热,解毒,止血。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石腊红

    药材名称石腊红拼音Shí Là Hónɡ别名月月红出处《云南中草药》来源为牻牛儿苗科植物天竺葵的花,夏、秋采,鲜用。原形态多年生直立草本,高50~90厘米。茎肉质,基部木

  • 油鱼

    《中药大辞典》:油鱼药材名称油鱼拼音Yóu Yú别名泉水鱼(《中国经济动物志·淡水鱼类》)。出处姚可成《食物本草》来源为鲤科动物拟圆唇鱼的肉。原形态体略长,前部圆,后部侧

  • 香槁树

    《全国中草药汇编》:香槁树药材名称香槁树别名跌打王、香胶树来源樟科香槁树Machilus grijsii Hance,以全株入药。生境分部广东。性味甘、微苦,凉。功能主治散瘀消肿,止血,消炎。治跌打瘀

  • 强威生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强威生草药材名称强威生草来源桔梗科强威生草Lobelia pleotricha Diels,以根入药。生境分部四川。性味甘,平。功能主治补虚弱。主治久病体虚。用法用量0.5~1两。

  • 榜嘎

    药材名称榜嘎拼音Bǎnɡ Gā别名藏名:榜阿嘎保出处历代藏医药书均有记载。《蓝琉璃》记载:本品“基生叶三、四片,茎叶稍小,或深裂为七、八片,茎小而柔,花白色有蓝红光泽解时疫毒,清胆热。”《晶珠本草》、

  • 白竻薳

    药材名称白竻薳拼音Bái Lè Yuǎn别名白茨叶(《分类草药性》),白竻花叶(《福建中草药》)。出处《生草药性备要》来源为五加科植物白竻的嫩枝叶。全年可采。原形态植物形态详&qu

  • 大二郎箭

    药材名称大二郎箭拼音Dà èr Lánɡ Jiàn别名虾子草(《民间常用草药汇编》),过江藤(《四川中药志》),铜锤草(成都《常用草药治疗手册》)。出处《民间常

  • 梧桐子

    《中药大辞典》:梧桐子药材名称梧桐子拼音Wú Tónɡ Zǐ别名瓢儿果、桐麻豌(《四川中药志》)。出处《履巉岩本草》来源为梧桐科植物梧桐的种子。秋季种子成熟时将果枝采下,打落种子,

  • 小果卫矛

    药材名称小果卫矛拼音Xiǎo Guǒ Wèi Máo来源药材基源:为卫矛科植物小果卫矛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uonymus microcarpus(Oliv.) Sprague采收和储藏:根

  • 番石榴子

    药材名称番石榴子拼音Fān Shí Liu Zǐ英文名Bark of Guava,Bark of Common Guava出处出自《岭南采药录》来源药材基源:为桃金娘科植物番石榴的根皮及树皮。拉丁植物